簡介:截至目前,環保部門已完成2萬個左右土壤環境監測國控點位布設,覆蓋全國99%的縣、98%的土壤類型和88%的糧食主產區,初步建成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
關于全國土壤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戰略咨詢項目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土壤質量在不斷下降,我國農業生產中土壤的貢獻率大約在50%至60%,比40年前下降10%。該如何拯救“過勞”的土地?在土壤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工程科技論壇上,專家學者“號脈”土地問題,開出了藥方......[詳細]
小麥收獲了,但是環保組織“好空氣保衛俠”日前發布的一份檢測報告讓人焦心。該報告指出,河南新鄉市部分地區收獲的麥子存在數倍到十幾倍的鎘超標。這也是“好空氣保衛俠”在該區域第三年發現了“鎘麥”。為何會在新鄉頻頻出現“鎘麥”?問題原來出在這里......[詳細]
我國工業垃圾問題嚴重,防治工業垃圾要在工業產業園內對工業垃圾現狀進行調查,并開展區域工業垃圾儲存、堆放所造成的土壤與地下水環境質量變化調查,針對高風險企業設置監測點進行長期監測。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垃圾會對土壤、水、大氣造成各種污染......[詳細]
近年來,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屢見報端。如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的“毒地”事件、“衡水北方農藥化工有限公司農田排污和地下水污染事件”、“河北滄縣小朱莊污染”等,土壤污染防治和保護已經迫在眉睫。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簡稱《草案》)通過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的分組審議,現在已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到今年7月27日......[詳細]
記者1月18日從環境保護部獲悉,我國發布《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出,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造成土壤污染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承擔治理與修復的主體責任,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實行終身責任制......[詳細]
2017年4月1日,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雄安新區橫空出世!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突出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借著這股政策的東風,環境監測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爆發期......[詳細]
近期,上海市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的“對土壤環境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引發關注。治理土壤污染,單靠事后治理成本高、效果差,還得從前期控制好污染源,對土地使用從頭到尾全程監管。先污染后治理修復的模式不僅被動、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要改變這種狀況,要緊的是變被動為主動,前期加強污染源監管,從頭到尾全程監管......[詳細]
導讀
導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高強度的人類活動,我國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數量日益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土壤質量惡化加劇。不同于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土壤污染往往要通過對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農作物的殘留檢測,甚至通過研究對人畜健康狀況的影響才能確定。這樣一來,土壤污染從產生污染到出現問題,通常會滯后很長時間。
導讀
自去年國家頒布《土十條》后,各地環保監測部門紛紛出動,對土壤環境中各種指標進行監測。而土壤重金屬污染監測是其中的重點也是難點。面對繁重的監測工作,南寧市環保監測站的重金屬污染監測團隊始終艱苦奮斗,守護一方水土。
導讀
2019年底之前,武漢市擬計劃完成市控點位設置,基本建成覆蓋農用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和高風險行業企業、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廠周邊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重點監測指標包括鎘、鉻、汞、鉛、砷以及鎳、銅、鋅等重(類)金屬和石油烴、多環芳烴、苯系物等有機污染物。
導讀
我國正在建設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截至目前,已完成2萬個左右基礎點位布設,覆蓋99%的縣、98%的土壤類型、88%的糧食主產區,初步建成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完成后,將向社會公開詳查結果。
導讀
環境治理,監測先行。目前,我國在空氣、地表水、聲環境等常規環境監測領域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監測體系,具有較強的監測能力,但土壤環境監測能力亟待加強,尚不能及時掌控全國和區域土壤環境狀況。同時,市、縣級環境監測機構土壤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專業監測人員匱乏,土壤環境監測體系總體滯后。
導讀
“土十條”頒布之后,土壤檢測項目明顯增多,有的甚至“做不完”,“周期緊的項目都不敢接”。看似土壤檢測行業一片大好,檢測機構業務量都是飽和的,但是實際情況卻另有隱情。
導讀
導讀
綠色可持續修復理念要求秉持綠色理念,從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的角度出發,選擇修復技術和方案。至于何種技術算是綠色修復技術,業界共識為:對環境的影響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將節能減碳及擴大回收植入修復技術的設計及執行,如植物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修復土壤的再回收使用或者物化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等。
導讀
土壤污染防治要重點從源頭去把控,因為土壤一旦被污染,清除干凈及修復很困難,投入成本巨大。從國際經驗來看,污染預防可能只要花1元,風險管控要花10元,末端治理就得花百元。
導讀
鑒于土壤生態的嚴峻性以及土壤修復的迫切性,有人預言,土壤修復是下一個萬億級的“風口”。實際上,我國的土壤修復產業尚不成熟。資料顯示,中國的土壤修復產業起步于“十一五”時期,“十二五”期間進入導入期,2015年開始爆發式增長,整體仍處于產業發展初期,市場規模不足百億。
導讀
中國經濟在一個“穩”字下走過了2016年。2017年,隨著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要把穩字繼續寫好,仍要靠投資發力。“45萬億大放水”的謠傳被及時消解,但政府投資規模繼續增長基本不存疑問。
導讀
我國大面積的土壤污染造就了土壤修復產業的市場,但因為較小的土壤修復規模,產業發展受阻。小規模與大市場形成了矛盾,要想行業快速發展就需要盡快擴大土壤修復規模。擴大規模的短板在于我國缺乏適合本國污染土壤特點的裝備,看來,想發展首先要把科學技術發展起來,這樣才能帶動環保行業的發展。
導讀
空氣污染、水污染都能看得見,土地污染卻難以發現端倪,但是近幾年,政策和市場的轉向都開始“偏愛”土壤修復。受污染的地要治,受污染的地要修,這是實實在在關乎人們身體健康,環保大計的事情。在這個風向標的指示下,不少環保企業聞風而動,甚至于很多非環保企業也盯上了這個200億的新興市場。
聚光科技:土壤監測治理在路上
湖北科艾樂:精準農業檢測實驗室落戶武漢
吉天儀器:舉辦南京土壤詳查專業技術交流會
100億產業投資土壤修復基金有望10月落地
Copyright 2017 86175.com,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 賈熙明律師 ICP備案號:浙B2-20100369
網站服務咨詢:0571-87858619 客服熱線: 0571-81061096 展會合作/友情鏈接:0571-81061096
儀器網?- 儀器行業專業網絡宣傳媒體
微信號:xwb86175
掃一掃
關注儀器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