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100網格化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基于光譜吸收原理檢測污雜氣體、β射線吸收技術檢測細小顆粒物,并結合國際上成熟的電子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研制的最新環保科技產品。該系統可同時監測空氣中SO2、NOx、CO、CO2、THC、O3、H2S、NH3、顆粒物(TSP、PMlO、PM2.5)及氣象參數(溫度、濕度、壓力、風向、風速等),系統結構設計合理可自動連續監測,應用領域廣泛。
MIC100網格化空氣自動監測系統采用電化學、半導體紅外、PID、光散射等技術手段,測量原理簡單,可針對環境空氣中的SO2、NO2、CO、TVOC、O3等危險氣體進行監測,同時結合測量的風速、風向(選配)等氣象條件,快速生成數據并通過自帶的傳輸單元及時傳輸到平臺進行數據存儲分析,對危險氣體進行溯源及預警。其體積小巧,防護等級高,安裝方便,可市電和太陽能雙重供電,適合在城區和野外環境中工作。
方案應用
網格化感知設備可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監管機構可通過監測系統平臺對工地揚塵、化工園區、重點工業企業以及城市空氣質量進行有效監測,并實現污染預測、預警及污染事件的溯源。
技術規范
HJ 664-2013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位布設技術規范(試行)
HG/T 55-2000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測技術導則
GBT 16297-1996大氣污染源綜合排放標準
測量參數
顆粒物:PM2.5、PM10、TSP(選配)
氣象(選配):溫度、濕度、風速、風向、氣壓
環境(選配):噪聲、電子鼻、視頻監控
常規污染源:SO2、NO2、CO、O3
特征污染源(選配):VOCs、H2S、HCL、HCN、NH3等
布點原則
微型站均勻布置,間距介于l*I和3*3公里之間;
因地制宜,質量監測與預警相結合:根據監測區域的地理、氣候、工業園分布、敏感點分布,合理的布點規劃。
重點關注的位置:如國控、省控空氣站周邊、重點污染企業、工業園區、交通主干道、重點工地、重點餐飲企業、居民區,核心商務區等;結合網格化監管的劃分區域,做到能夠一一對應。
應用效果
• 點測量上升到面測量,細化到局部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
• 多元大數據綜合分析助力環保污染減排,輔助政府決策
• 縱向排名與橫向比較相結合,為精細化管控提供數據支持
• 依據當地污染情況及資金預算,制定固定式與移動式相結合的網格化監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