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最初是指具有結合被修飾低密度脂蛋白能力的細胞表面糖蛋白。1979年,Brown和Goldstein在粥樣斑內含脂質巨噬細胞形成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清道夫活性"。隨后研究證實,這種“清道夫活性"為巨噬細胞膜上的帶有膠原結構的三聚體膜蛋白,具有結合被修飾低密度脂蛋白等帶陰電荷配體的活性,因而被命名為清道夫受體(scaven-ger receptor,SR)。SR的早期研究主要是探討其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證實,它通過攝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促進膽-固-醇沉積,從而介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近年研究進一步發現,巨噬細胞表面SR還具有結合和清除細菌及其毒素的作用,是介導巨噬細胞防御功能的重要受體,在天然免疫中發揮重要的防御作用。
業已研究表明,SR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受體的模式識別特性,除結合修飾低密度脂蛋白外,對其他多種分子也具有高親和力結合特性(表7-1),因此,有人稱其為“分子撲蠅器"(molecular flypaper),這種“一個受體-許多配體"的特性有別于大多數膜受體(只能結合一種配體)。SR配體幾乎均為多價陰離子分子(天然LDL和HDL除外,它們為SR-BⅠ型/CD36的特異性配體),但不是所有的陰電荷顆粒都能與SR結合。SR配體包括蛋白質、多聚核糖核苷酸、多糖和脂質。SR不僅能識別宿主分子,如CD36識別膠原和凝血栓蛋白,以及被改變的自身分子,如多數SR能識別ox-LDL,SR-A 識別AGE修飾的蛋白質。更為重要的是,SR能夠識別各種微生物上保守的PAMPs,如革蘭陰性細菌膜的LPS和革蘭陽性細菌膜上的LTA、肽聚糖等。識別PAMPs的SR主要為SR-A。目前認為,SR-A是一種古老進化的受體,既通過識別細菌膜上的LPS和LTA結合革蘭陰性和革蘭陽性細菌,同時也能結合游離的細菌內、外毒素,因而在宿主防御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