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本網原創】2018年中國科學傳播界的首場年度盛事來了!由中國科協、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典贊·2017科普中國”活動于1月30日在北京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科學傳播人物、網絡科普作品、科學傳播事件、“科學”流言終結榜和科普自媒體。下面就來詳細盤點一下“科學傳播事件”,來看看你關注的事件有沒有入圍吧。
TOP 1:2017全國各地科普日精彩紛呈 公眾線上感受科學魅力
2017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以“創新驅動發展,科學破除愚昧”為主題,主要包括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及全國科普日系列聯合行動兩大部分。其中,北京主場活動于9月14-22日舉辦,共設立了16個板塊470余項活動,緊緊圍繞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熱點問題,以展覽展示和現場體驗等形式,為公眾科普科學知識。據了解,科普日期間全國各地共舉辦重點活動11154項,包括線上活動924項,線下活動10230項。
事件意義:全國科普日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精彩活動,為普羅大眾提供了與科學“”接觸的機會,不但有利于提升公眾對科學知識的興趣,還能為提高我國全民科學素質作出貢獻。
TOP 2: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
2017年5月5日14時,我國按照標準自行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50座級中短程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正式首飛成功,。這短暫的起飛瞬間凝聚了幾代航空人九年如一日的汗水,其中包含了102項關鍵技術,超百萬件零件、設備、部件和部段。
事件意義:自古以來人類就有著飛天的夢想,如今國產大飛機的首飛成功也算是圓了國人的一個“大飛機夢”。作為一架“中國制造”大飛機,它歷經我國幾代航空人的辛苦磨礪,實現了國產客機領域的突破,堪稱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TOP 3:中國高鐵新成員“復興號”亮相
2017年6月25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具有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被命名為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并于26日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
事件意義:中國標準動車組的“中國”,意味著高鐵從早的“混血”發展到由內而外都是“純中國產”的主導地位。不過,更令國人為之振奮的是“復興號”的速度。2017年9月中旬,“復興號”提速至350公里每小時,使北京至上海的運行時間縮短至4個半小時,大大提高了鐵路運輸服務的速度和品質。
TOP 4:國之重器“風云衛星”領跑 微信“變臉”保衛星科技前沿話題迅速升溫
2017年12月8日,“風云三號”D星首幅可見光圖像成功傳回地面。9月25日,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在軌交付。為了慶祝這一重大突破,微信啟動頁面換成了“風云四號”拍攝的高清東半球圖,實現“變臉”。
事件意義:風云氣象衛星是我國于1977年就開始研制的氣象衛星。多年來,風云衛星實現了許多技術突破,組成了氣象衛星業務監測系統,使得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同時擁有兩種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其中,“風云四號”更是達到了先進水平,開啟了我國和世界氣象衛星觀測的新時代。
TOP 5: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2017年4月22日12時23分,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的自動交會對接,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貨運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的交會對接。
事件意義:此次交會對接的圓滿成功,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對于空間站工程后續任務順利實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勝利完成,正式宣告中國航天邁進“空間站時代”。
TOP 6:“一箭雙星”成功發射 北斗步入組網新時代
2017年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于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二顆組網衛星,拉開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戰幕”。
事件意義: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步入組網新時代。這意味著我國的北斗衛星開始具備服務的能力,不僅可以為我國傳輸信息,還可以為提供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
TOP 7:量子衛星科學實驗獲重大突破
2017年6月,中國科學家發表報告稱,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克服了超安全通信的主要障礙,在世界上實現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打破了此前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級記錄。
事件意義:雖然量子世界和普通公眾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不過這一場跨越千里的“糾纏”值得所有中國人為之驕傲。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中國團隊正在領跑世界量子衛星技術,不斷推動量子通信向實用邁進。
TOP 8:AlphaGo Zero戰勝AlphaGo!人工智能再升溫
2017年,由 Google 子公司 DeepMind 研發的圍棋人工智能程序 AlphaGo (阿爾法狗)迎來新版本 AlphaGo Zero。僅僅通過三天的自學,AlphaGo Zero以高達 100 :0的分數擊敗了戰勝柯潔的AlphaGo,讓人工智能話題再度升溫。
事件意義:不用人類經驗,完全自學圍棋,僅用3天就能擊敗那個曾經戰勝圍棋的阿爾法狗……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真是越來越快,想必很快又會有更新的版本能夠戰勝它。不過,圍棋本身的樂趣還是需要人類自己去慢慢探索才能體現。
TOP 9:《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節目掀起熱潮
《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節目是中國科協與中央電視臺面向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公眾聯合打造的全新大型科普益智類節目。節目形式包括科學知識問答、動手實踐和科學演講等,內容涉及航空、能源、動植物、海洋、人工智能等。
事件意義:作為一臺大型科普益智類節目,《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以開放立體的傳播方式和別開生面的科普節目,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對提高科學素養的重視和支持,推動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TOP 10:喜迎十九大·科技創新熱詞解析系列報道
十九大召開期間,科普出版社聯合中央重點新聞媒體,以中國科協編撰圖書《科技創新論述熱詞解析》為藍本,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科技創新熱詞解析》系列圖解,圖解內容采用當今新媒體流行的數據新聞形式,對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建設中的前沿科技成果進行科普與展示。
事件意義:十九大宣傳報道突出科技特色,聚焦“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加強策劃聯動,打造報道精品,創新傳播形式,引導社會輿論,唱響主旋律、振奮精氣神,以高質量的宣傳報道為新時代新征程凝聚起強大的發展動力。
小結:“典贊•2017科普中國”活動的舉辦,旨在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盤點年度科學傳播典范,融匯科學傳播業界智慧,彰顯科普中國品牌文化,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在當今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公眾應該具備基本的科學常識和判斷能力。除了有關部門和媒體需要多多開展科普活動以外,每個人都可以做科學的傳播者。除此之外,也希望在新的一年,我國能夠迎來更多重大科技成果,彰顯中國制造的力量。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