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本網原創】入冬以來一場強的冷空氣來襲,全國各地紛紛迎來冰雪天氣。當不少人已經對冰雪見怪不怪的時候,網絡上流傳的一張“冰雕大樓”照片引起了廣泛關注。有網友透露,照片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環保局大樓設有一處國家環境監測網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之所以變成“冰雕”,是霧炮車為了改善環境監測數據而噴水霧“用力過猛”的結果。
“冰雕大樓”引起環保部高度重視
事實上,“冰雕大樓”事件并不是個例。早在2015年就出現過環保局用灑水車對空氣監測設備噴水來影響數據的事件,當時只是責令操作人員寫檢查。后來2016年西安市環保局長安分局給空氣采樣器“戴口罩”、塞棉紗的事件被揭露。該環保部門成為新環保法實施后因監測數據造假被移交司法機關的地方政府部門,經過查證后相關人員被判刑。
而“冰雕大樓”這一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被大家當做笑柄的同時,也引起了環保部的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于1月31日表示,地方要端正政績觀,在改善環境質量上下功夫,不能在環境監測數據上打歪主意,動手腳。不管是否有意為之、是否影響數據質量,環保部對干擾環境監測的行為都“零容忍”。這些言論擲地有聲,體現出了環保部對打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的決心。
新環保法:法律上的“零容忍”
常言道,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在普通人看來對一個數據進行干擾和造假似乎并不算嚴重,但是當這個虛假的數據被納入大數據下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一個錯誤的數據將導致后續的數據統計都出現偏差,影響到有關部門的重要決策。而造假的行為也將帶來不良的社會風氣,甚至損害國家環保部門的形象。
對此,國家于2014年對環保法進行了修訂,充分凝結了我國的環保治理智慧,吸取了此前的經驗教訓。有人說,新環保法是一部“長牙齒”的法律,是一部能對民怨極大的污染現象打出硬拳頭的法律,也應該是一部能夠讓造假行為無所遁形的法律。此前,部分單位和企業的造假行為肆無忌憚,其原因就在于處罰力度不足、違法成本偏低。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來我國環保部門已經開始依據新環保法對造假行為進行有力打擊,讓有關責任人真正擔負起了違法的后果。針對此次“冰雕大樓”事件,相關責任人也已被嚴肅追責,讓人看到了環保執法的效率。
事權上收:化解基層行政干預
僅僅采用司法手段還不足以解決數據造假的問題,配合行政手段才能更加有效。目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事件多發生在基層部門,由于管理的不到位,給了鉆空子的機會。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把權限全部收上去,直接歸國家管,簡稱“事權上收”。這也是國家環保部門針對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大新政策。國家要求,有序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將多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監測事權上收。
這一政策怎么解讀呢?拿以前來說,監測體系是分級的,處于“監測在地方、考核在中央”的局面。地方環保部門的技術規范不夠統一,拿到的數據可能也無法進行橫向對比。有些地方部門出于環境數據考核的壓力,可能會干預監測數據,出現數據造假的違法行為。事權上收直接從體制上避免了行政干預的可能,保證了環保數據的真實性。
優化考核:治理任務需更合理
為什么數據考核往往是容易“壞事”的地方?無論是環境監測還是其他領域,修改一下數據比真正干實事去提升環境質量容易得多。所以當面臨上級壓力的時候,個別部門寧愿鋌而走險,干擾環境監測數據“交差”。雖然這樣的行為必須予以嚴厲打擊,但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分配到各級環境治理任務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況。
現今,面對著日益深重的環境污染危機,各級環保部門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考慮到環境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部分地區在治理上又比較困難,因此在計劃制定上應當更加循序漸進,而非急功近利。地方治理有困難也應當及時與上級溝通,而不是自作主張地亂搞環保設施,為了政績弄虛作假。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更加因地制宜地去制定環境治理任務,優化考核工作,切忌因為政績而向下級施加過多的治理壓力或者弄虛作假。
近年來,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整體在全面提升,曾經發生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戴口罩”、塞棉紗等干擾環境監測數據的行為也得到了嚴懲,廣大公眾看到了環保部等有關部門對于造假行為的“零容忍”。筆者也相信,在環保局等部門的共同協作下,在輿論和媒體的監督下,“冰雕大樓”這樣類似的事件會越來越少,頭頂的天空也將越來越藍。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