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本網原創】導讀:近期,有媒體報道部分消費者反應用相同甚至更高的價格購買的外賣,居然分量還不如堂食。而根據媒體從業者隨機購買后稱量的結果也可以看出,不少商家在外賣食品的分量上,確實比堂食有所縮減,高甚至達到了五分之一的的縮水。
如今,我國每天有超過2000萬份外賣送出,外賣市場在2017年超過了2000億元,這么龐大的市場必須要進行有效的管理,而外賣份額“缺斤少兩”的的現象是必須要遏止地,要知道在2000億的市場份額下,積少成多的“缺斤少兩”現象造成的消費者損失可能達到幾十億甚至百億。
那么又是為什么會導致外賣食品出現,價格比堂食高、分量卻比堂食少的現象呢?主要還是因為外賣平臺要向商家收取傭金,外賣小哥的配送費也是一筆開銷,成本上漲的外賣商家自然不肯虧損,于是便將主意打在了外賣分量身上,導致了“缺斤少兩”現象的出現。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夠依靠自我反省,必需要由相關部門和外賣平臺擔負起責任,對外賣缺斤少兩的情況進行監管。
目前,已經有部分省市出臺了《餐飲計量規范》要求餐飲業從業者必須標明食品分量,相信能夠有效減少諸如“青島大蝦”“天價扇貝”等宰客事件的發生。而外賣領域也亟需一套行之有效的外賣計量規范,來整頓尚未完全透明的外賣市場,相信有了規范的計量標準之后,那些為了得到更高的利潤動了歪心思的外賣商家,將不敢再在外賣分量上動手腳,消費者的權益也能夠得到保障。
在外賣計量規范尚未出臺之前,我們只有依靠有關部門和外賣平臺監管,或許能夠在檢測外賣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快檢車上加上一臺稱量儀器,在進行外賣食品安全檢測的同時加上一項外賣分量的檢測,并由平臺對“缺斤少兩”的商家進行處罰。當然,對于這些“缺斤少兩”的商家我們消費者在訂購過一次后,也會自覺的給予差評,這些失去口碑和消費者信任的商鋪自然不能長久,雙管齊下之后外賣分量少于堂食現象或許會得到解決。
“外賣分量少于堂食”的現象并不罕見,很多商家不僅會減少分量,還會提升價格。看似有大筆的減免和紅包,但實際算下來價格還是會高于堂食。花更多的錢買到的卻是更少的分量?這樣的做法一定會遭到消費者的不滿。但是要做到線上線下同標同質,卻又難以讓商家在線上線下都獲得同等的收入,要破解這一難題,除了要建立規范的外賣計量標準之外,外賣平臺不再打價格戰、補貼戰,讓外賣市場走上正軌也是重中之重。
(參考資料來源:南方網)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