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能源環境】4月27日,“中國氫能源汽車創新科技與應用產業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旨在以技術創新和各方合作,共同促進國內氫能源汽車的發展。與此同時,2018北京車展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以氫能源作為動力的新型汽車在展會上神秘亮相。值得關注的是,就在兩個多月前,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的氫能產業聯盟——“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也在北京成立。2018年,一系列關于“氫能源”的新聞不絕于耳,這一布局多年的新產業終于到了爆發期嗎?
新能源時代下一個風口
有行業人士認為,氫能源投資機會正悄悄來臨。截止到2017年底,國內只要存續一段時間的氫能源企業均得到了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2017年或許是我國氫能源產業發展的分水嶺,此前無比艱難,此后可能時來運轉。就好像只要活過了2017年,就能踩上2018年的火箭,從此融資、量產、盈利……一發沖天。
不過,對于專注于氫能源開發和推廣的技術人員來說,能否獲得投資決定公司在短時間內活不活得下去,而能否在技術上有所突破、能否實現產業化才是公司乃至產業長久發展的關鍵。作為21世紀“清潔能源”,氫能源被書本、新聞和專家“吹”了許多年,卻始終“吹”不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盡管如今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試行氫能源公交車,少數人也開過氫燃料車,但是道路上的絕大部分汽車都還是燃油車。且不說氫能源車,光是對比一下燃油車和所有新能源車的銷量和持有量,就知道這兩者根本還沒到一個體量等級。為何氫能源始終沒有廣闊的用武之地?我們距離氫能源汽車普及還有多遠?
無論是燃油車、電動車還是氫能車,都要面臨兩大問題——產能和儲能。燃油作為一種傳統能源,在這兩方面的技術和設施都相當成熟。別說一般的城市,哪怕到了較為偏遠的地區,都能見到加油站。車主也完全可以自備燃油,燃料不足的時候自行添加。至于電動車,在大部分地區都通了電的情況下,充電不算什么難題。相比之下,氫能源并沒有那么容易產出和儲存。目前主要的制氫方式包括提純工業副產氣體和提取提氣,雖然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量產化,但是從成本來說,氫能仍然高于燃油。加上儲存和運輸的成本,氫能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加氫站的建設成本也是遠遠高于加油站和充電站。由于氫能技術條件還不夠成熟,出于安全性考慮,氫能源還無法像電能一樣普及到千家萬戶。一系列難題擺在眼前,我國距離氫能源汽車徹底普及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盡管難題當前,我國始終沒有停下發展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的步伐。就在“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成立之后,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和《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方案及產品技術要求》,對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力度不減。相關政策對氫能源汽車的推廣也有著不小的助益。與此同時,雖然加氫站建設成本不低,現在還頗有些吃力不討好,我國依然在北京、上海、鄭州、深圳、大連、佛山、成都、常熟、六安等城市建成運營了10座加氫站。行業內,也有一批做加氫站投資和運營的企業爭做“個吃螃蟹的人”。
站在新能源時代的下一個風口,各大氫能源企業到底是要做一只風吹過后就摔死的豬,還是乘風而起成為執掌風向的業界大咖,取決于實驗室到流水線的“后一公里”。2018年,氫能源產業爆發期將至,你們準備好了嗎?
(本文參考資料:中國網、中國科技網)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