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行業要聞】從2015年國務院在《“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中提及“人工智能”技術,到2016年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再到2017年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近幾年來,一系列關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國家政策接踵而至,機器人產業也終于揭開神秘面紗,離人們的生產生活不再遙遠。
國產機器人
機器人發展駛入快車道
產品質量問題仍需關注
工廠內,“機器換人”的呼聲一波高過一波,一只只機械手“走馬上任”;醫院里,醫生護士不再因為耗材配送而奔波,智能醫用物流機器人為他們“送貨上門”;快遞集散中心內,分揀機器人有條不紊地拖著包裹快速運行;累了一整天回到家中,掃地機器人早已將地面打掃一新,孩子在智能陪護機器人的“照顧”下玩得正起興……當很多人還在擔心機器人會搶走他們的工作時,還有一群人早已與機器人“打得火熱”,機器人產業發展已經駛入了快車道。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推廣,機器人制造業的發展也是突飛猛進。而反過來,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也將為中國智能制造業帶來新的機遇。然而,目前國產機器人企業很少能生產出機器人產品,在核心技術方面仍然受制于人,嚴重制約了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與此同時,機器人產品造成的安全事故也層出不窮,使用壽命短、頻頻故障、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信息泄露等問題嚴重損害了國產機器人的形象。不可否認的是,提升國產機器人質量成為了機器人產業騰飛的關鍵之一。
機器人產業呈現“野蠻生長”
質量標準體系有待建立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那么機器人產品質量就是整個產業的生命。當前,機器人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帶來了諸多領域的技術革新,然而跟隨步伐一哄而入的還有那些良莠不齊的劣質產品。整個產業基本處于無序階段,沒有形成規范化的標準體系,造成了機器人產業的“野蠻生長”。由于國內機器人標準的缺失或不全面,很多國內機器人企業用“攢機器人”的方式研發工業機器人,只做簡單拼湊,不搞核心技術。還有些機器人公司鼓勵客戶買組件回去自行組裝,并且在不做任何與認證相關測試的情況下直接用于生產線。就算是同一家企業,其生產的機器人產品質量也是忽高忽低,差的用了兩年就需要返廠維修。輕則造成生產企業的停產和資金損失,重則對生產人員造成安全隱患。
因此,我國應當盡快加強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及國家標準的制定,研究制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體系,建設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認證規范,逐步完善包含技術、功能、信息以及生產銷售等為一體的規范指標和檢測認證體系。提升機器人行業的準入門檻,倒逼國產機器人企業加強產品質量建設。同時,國內也有必要設立相關質量監督單位或者鼓勵第三方檢測機構,加強對機器人產品的質量把關,嚴格按照標準管控,拒絕弄虛作假。
質量檢測層層把關
哪些問題需要重視?
前文提及機器人產品造成的一些安全事故,那么目前國產機器人產品有哪些問題需要高度重視呢?行業人士指出了機器人產品質量的六大痛點,主要體現在功能安全、關鍵零部件、安全漏洞、隱私保護、應用軟件、操作系統等。總體而言,可以分為功能和安全性兩大方面。用戶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現的問題就是機器人功能出現故障失靈。由于目前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大多來自海外品牌,“舶來品”與其他部件之間的兼容問題容易引發機器人整機故障,降低國產機器人的可靠性。很多機器人的應用軟件和操作系統制作不完善,也影響著產品的質量。
此外,安全性方面的隱患也值得關注。機器人一旦出現嚴重故障,很有可能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而目前很多機器人產品還沒有做好安全防護程序或功能。還有一類同樣“致命”的安全問題是很多使用者所忽視的,那就是信息泄露。現在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都會嵌入遠程訪問設備,如果受到黑客攻擊,可能會泄露用戶信息,甚至整臺機器人都會受到惡意操控。如何加強加密技術,做好安全防護,也是目前機器人產品需要攻克的難題。
總而言之,我國需要發展智能制造業,也需要更多企業投身于機器人產業,但是一味的“野蠻生長”只會讓更多好產品好企業被“荒草”淹沒。國家應適當引導“隱形”、“獨角獸”走出來,支持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成為國產機器人產業的“扛把子”,整個產業走上有序健康的發展路徑。野火燒過方知誰的生命力更強,國產機器人產業或許有待一場洗牌。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