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能源環境】近日,山西臨汾市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事件持續發酵,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據生態環境部通報,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臨汾市6個國控空氣自動監測站通過堵塞采樣頭、向監測設備灑水等方式,人為干擾近百次,導致監測數據嚴重失真達53次。目前,16名涉案人員已被逮捕判刑。
山西臨汾環境空氣監測數據造假事件并非個例,今年3月,新成立的生態環境部通報了全國發現有7地9個國控站點受到噴淋干擾,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的必要性再次引起業內重視。
隨著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事件的不斷被曝出,監測數據“打假”已成為當前生態環境治理的重中之重。環境治理,監測先行。準確、真實的環境監測數據,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
近年來,隨著我國環境治理領域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環境質量監測事權的上收,第三方運維機構已經全面參與環境質量監測領域。為了防止企業監測數據造假,目前很多地方引進第三方運維企業來進行數據監管。但是部分企業卻聯合第三方運維企業在監測數據上動手腳來逃避監管。
2017年3月,杭州云會印染整理有限公司為應對環保部門的檢查,委托運維單位杭州旭東升科技有限公司遠程登錄企業數據采集傳輸設備擅自篡改數據,修改、刪除操作日志;今年6月,中央環保督察組調查人員在河南鞏義調查時發現,原本只有第三方運維企業才能進入的監測儀器參數設置界面,其他人員在無需任何密碼的情況下就可以直接進入到參數設置界面,量程、斜率等可以影響終排放數據的參數可以重新設置等等,像這樣第三方運維企業參與的監測數據造假的例子不一而足。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不僅會影響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同時也會誤導國家和地方的環境管理決策,貽誤環境治理時機,進而延緩環境質量改善的速度。為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提高環境監測質量,加強對第三方監測機構的監管已是當務之急。
2017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確保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在這種背景下,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從今年起,生態環境部將用三年時間對監測機構、排污單位、運維機構的監測數據質量進行檢查,嚴肅查處弄虛作假行為。
另外,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對環境監測運維服務的監督管理,加大運維情況雙隨機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運維服務中出現的問題,完善運維服務退出機制,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科學的監測技術與數據支撐。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監測數據至關重要。第三方運維機構作為我國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監測設備,遵守監測規范,確保所承擔的社會化監測運維工作的質量,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切實推動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和幸福感。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