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能源環境】為全面打好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實現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快速鎖定污染源,8月26日,生態環境部表示將在大氣污染重點區域全面啟動“千里眼計劃”。
所謂“千里眼計劃”,是指通過衛星遙感等先進技術手段,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開展熱點網格監管,找出PM2.5濃度較高、工業企業特別是“散亂污”企業聚集的地區,突出重點監管,提升執法水平。
目前,生態環境部已經在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劃設3600個熱點網格,今后還將覆蓋汾渭平原及長三角等全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提高環境監管效能,做到治污。
自“大氣十條”實施以來,我國階段性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已基本實現,但是我國大氣污染總體情況依然嚴峻。其中,監測點位不足、污染源管控難、環境執法人員數量少、監管區域大、監管效率低等依然是困擾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難題。
和水、土壤治理一樣,大氣污染治理作為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領域,在持續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新常態下,伴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和監測技術的進步,大氣污染治理將進入精細化階段。依托網格化管理和高科技手段實施打擊,讓大氣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在以往的大氣監測中,主要依靠大氣環境監測站進行監測。隨著智慧環保和網格化監測等手段的全面引入,微型空氣站也將得到大量推廣和應用,形成覆蓋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網格化監測網絡,實現網格化預警預測、污染源清單核查、單點污染源控制等,為區域空氣治理帶來新的決策依據。
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在地方進行了地面監測微站和移動式監測設備等技術手段的試用。通過移動式空氣質量監測設備,環境監察人員每10秒鐘就可檢測出一個濃度數據,并實時傳輸到手機軟件上,為治理空氣污染,提供實時監測數據。
此外,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配套環境監測標準修改單,修改了標準中關于監測狀態的規定,并修改完善了相應的配套監測方法標準,實現了與接軌。
當前,大氣監測正經歷著從“污染源監測”為主向“環境質量監測”轉變,在各項環保政策的支持下,乘著政策東風,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到環境監測領域。此前,工信部針對大氣污染防治裝備領域制定了《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大氣治理)規范條件》,并先后公布了三批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
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大氣治理將進入細化階段。據推測,大氣污染治理將在“十三五”時期帶來8500億市場空間。大氣污染治理市場作為未來潛力的數千億“蛋糕”,將成為未來資本在環保領域布局的重要陣地,誰是終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