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時事聚焦】“開學鐘聲一響,自有黃金萬兩”,這是小編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的一句趣話。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學季確實也變成了各大學生家長的消費季。在大家爭論“新三樣”、“老三樣”到底該不該算大學生的標配物件時,小編反而想到了那些在科學實驗室中默默出力,為校園科研、國家科研做貢獻的實驗室標配儀器。話不多說,這就來看看它們吧!
微觀世界的探索者——顯微鏡:
顯微鏡是一款光學儀器,由一個或多個透鏡組成。據了解,世界上的首臺顯微鏡誕生于16世紀末期,出自荷蘭眼鏡商亞斯·詹森或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之手。那時的顯微鏡還僅是擁有兩片透鏡的簡陋儀器。后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曾用顯微鏡觀察過昆蟲的復眼。直到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成功研制出能夠讓人看見百萬分之一毫米微小物體的電子顯微鏡,這才掀起生物學上的革命。
作為人類進入原子時代標志的顯微鏡,更被譽為是人類20世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這項發明帶領著,當時只靠手持透鏡、用肉眼觀察世界的人們領略了更加精彩的微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動植物細胞們像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個個都呈現出不一樣的生命活力。不得不說,這項發明極大地推動了人們對生命的認知,以及那個時代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
輕重質量的權衡者——電子天平:
除顯微鏡以外,電子天平就該是廣大同學們為熟悉的科學儀器了。作為物體質量的測量者,電子天平可謂是實驗室化學分析或者實驗質量控制的必備儀器。另外,即使是在較差的環境中,電子天平仍舊能夠達到精密稱量的實驗要求。要知道,實驗中化學試劑等樣品一點輕微的劑量偏差,就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實驗安全事故。
據小編所知,公元1500多年時,埃及人所使用的天平,就已擁有現代天平的輪廓可算做天平的雛形。此后的18世紀、19世紀,世界各地均有科學家在對天平這一儀器,進行不斷地完善與優化。而如今的電子天平,雖屬老式天平的“后代”,但它作為一種稱量準確可靠、數據顯示快速清晰、能夠自動檢測、校準簡便的新型衡器,自然成為了各類科學實驗室的標準配置。
實驗室中的清潔者——超聲波清洗器:
如果,把實驗室里的瓶瓶罐罐比作家里的鍋碗瓢盆,那么超聲波清洗器就是實驗室中的“洗碗機”。實驗室中的清洗,是一項繁瑣復雜、需要耐心的工作。而超聲波作用于液體時,能夠產生大量的氣泡,而每個氣泡的破裂又可產生極大的沖擊力。
超聲波清洗器,就采用這一原理來清除物件表面的污染物,并且能夠同時保證物質的精度完好如初。另外,在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中,超聲波清洗器還可用于實驗樣品的提取、混勻、脫氣及細胞粉碎等。
文末,小編還想就“大學生標配”的事情講幾句。想換上一身新行頭,開開心心地迎接大學生活無可厚非,誰都希望這自由又獨立的四年能夠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近來瘋狂刷屏的購物狂歡,確實讓這份美好的寄托變了味。還望廣大新生能夠理智消費,要記得衣服褲子幾年就會變舊,而你腦子中的科學知識,可以保質幾十年乃至上百年。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