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能源環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這項被稱為“斷奶”的政策出臺后,讓此前處于爆發式增長的光伏立刻陷入沉寂狀態。一方面,直接受到沖擊的是光伏新增產能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第三季度光伏企業的整體經營情況整體不容樂觀。至于前路如何,沒有補貼的全新光伏產業正在陣痛中掙扎走向新生。
作為光伏企業遇到的一個“坎”,“531”新政落地至今已有半年。
《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暫停普通地面電站指標發放”、“分布式光伏規模受限”、“調低上網電價”等嚴苛的內容,乍聽起來,無疑是扼住了光伏行業命運的喉嚨。按照新政,地面電站、分布式電站和扶貧電站均由國家層面直接安排和管理。其中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下調光伏標桿上網電價,降低補貼強度。由于該通知落款日期為5月31日,業內稱之為“531新政”。
新政剛出臺時,業界一片嘩然。首當其沖的是除硅料和電池片環節外,產業鏈產能擴張的速度已經減緩。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2018年前三季度光伏建設運行情況,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4萬千瓦,同比下降19.7%。其中光伏電站1740.1萬千瓦,同比減少37.2%,分布式則成為“逆”勢攀升的典型代表。另據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18年前10個月,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同比下滑兩成。
這與過去幾年的光伏“熱”形成了鮮明對比。截至2017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陽能“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僅105GW,已經提前并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但在“531”新政下發后,2018年的新增裝機預期將進一步下調到25GW,僅占2017年53GW的47%,遠低于此前市場預估。2018年上半年,全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在80%以上,但到了7月到8月,這一數據則降低至56%—60%區間。
金融機構憂慮重重,光伏上市企業也難掩“烏云罩頂”。從531新政后,新能源公司股價連續急跌甚至跌停,5個月市值損失3000多億。其中,組件企業形勢尤為嚴峻,凈利潤率降至1%以下,部分企業甚至出現虧損。大部分光伏公司在第三季度的營收、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毛利率、現金流等財務指標上均出現了大幅下滑;而資產負債率、權益乘數等指標則出現不同程度上升。
這一場光伏業的“寒冬”,終卻并不冷。用一位光伏企業家的話說,“‘531’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沒有(之前)那么滋潤,但還算健康。”光伏領域,資金和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八成以上都是民營資本,民營資本靈活且反應迅速,帶動了整個光伏行業的活躍。而以激活下游投資熱情,光伏產業上下游越來越多的企業正積極地通過“提效”而非以往單純的“降本”方式來達到目的。
直至11月中旬,A股光伏板塊集體回暖,部分個股甚至呈現大幅上漲。很大程度上,這源于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的會議釋放了較為明確的光伏“十三五”裝機規劃上調信號。對于2018全年光伏發電量,業內人士預計可能接近40GW,比“531”剛出臺時業內預計的“30GW以內”要好得多。不過,關于“十三五”全國光伏裝機規劃究竟上調至多少,目前仍是未知。而可期的光伏政策環境迎來邊際改善,將有效扭轉此前‘531新政’帶來的市場對光伏產業的悲觀預期。“但是平價還是趨勢。”
業內普遍預計2022年能夠實現平價,而現在正是平價上網的“后一公里”。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相關報告,新政對于光伏企業的壓力將逐漸退去,光伏成本和價格仍將處于“快速下降通道”。接下來的光伏市場將呈現無補貼項目與補貼項目共存狀態,同時增強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心,待相關政策細化后,其有望重新激發下游應用端的投資熱情。隨之而來的還有行業信心,業界專家指出2019年將有新一輪補貼指標,業界千呼萬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將正式實施。
2018年是光伏板塊下一個五年的起點。對于正處“531”十字路口的產業鏈而言,光伏祛火是危機,可能也是機遇。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