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談到污染治理,很多人的目光都會集中在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上,
污泥處理似乎一直都處于被忽略的位置。然而,在污泥產量與日俱增、處理能力嚴重不足的環境下,“污泥圍城”的出現已經在警示著城市管理者。加之環保政策不斷升級、環保督查不斷從嚴,污泥處理勢必將成為新的風口。
廿載蹣跚起步 污泥處理市場前景可期
2000年,可謂是我國污泥處理行業發展的元年。在近12年的起步階段,我國先后出臺多項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標準及規范,為行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從2013年開始,污泥處理市場開始得到逐步的規劃,慢慢走向成熟期。與此同時,我國污泥處理市場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2017年,市場規模突破了500億元大關,預計2018年這一數據將超過600億。
從企業數量來看,目前國內污泥處理處置企業已有幾千家,僅2017年到2018年這段時間就新增了2000家。行業平均毛利率約為30%,重點企業毛利率甚至能達到30-40%。然而,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和企業數量是一把虛火,看似烈火烹油,實則暗流涌動。大部分污泥處理企業規模較小,分散在各個產業內部,導致市場集中度偏低。盡管在利好政策之下,部分企業能夠借著風口快速起飛,但也很難經受住市場的種種考驗,不得不折翅敗北。究其原因,多是能力不足。
從近期曝光的萬噸污泥案不難看到,污泥集中處置的弊端在于污泥處理企業可能存在能力不足的風險。該案件中的涉事企業因處置能力不足,長期堆放18000余噸污泥,對周遭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盡管該案負責人已被刑事立案,但是萬噸污泥仍未得到妥善處置,污染仍在繼續。無獨有偶,十年前也有一家企業將未處置的污泥堆放在臨時區域,結果污染了周邊的魚塘、果園和菜田,先后造成三萬斤魚死亡、眾多果樹田地被毀。事實表明,污泥的胡亂堆放或簡單處理必定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危害,污泥處理企業責任重大。
污泥處理如何走向產業化?企業入局需規范
那么,當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企業的發展究竟有哪些阻礙?污泥處理如何才能走向產業化?誠然,當前我國污泥處理行業的門檻較低,對于企業的準入和退出缺乏一定的約束。由于低價競爭、屬地限制、供給錯配等問題,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較低,多數企業欠缺技術支撐。如果要避免企業處理能力不足造成污泥污染風險,必須抓緊進行污泥處理技術的創新,開發出高水平的污泥處理儀器和設備。
雖然當前我國污泥處理方式依然以填埋為主,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但是更加資源化、能源化的新興處理技術正在成為主要趨勢。未來的污泥處理技術主要需要遵循以下原則:可持續發展,以資源循環為主導;大化回收污泥生物質能源和營養物質;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注重健康安全的保障。各大污泥處理企業不妨朝著這些方向開展技術創新,研發更多科學儀器和設備。
當然,光有技術沒有制度,污泥處理行業依然會是一盤散沙,亂得毫無章法。眼前,污泥處理企業關心的問題不外乎是收費標準。如果要采用的污泥處理技術和設備,勢必需要耗費更高的成本,那么收費過低就會影響到企業的積極性了。反之,污泥處理費設置得太高,也會給市場帶來太大壓力。同時,適當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將無資質企業拒之門外。定時考察企業的污泥處理能力,未能達到標準的予以勸退。
為了避免萬噸污泥案之類的事件再次發生,各大污泥處理企業也要量力而行,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來應對高漲的市場需求,而不是渾水摸魚在風口上瞎轉。大潮退去之日,污泥處理行業勢必會有一批企業面臨倒閉的命運,但是這也意味著這個行業將在大洗牌之后重獲新生,真正邁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