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如期而至的大雨,讓這個6月給人一種濕漉漉的感覺,但是即使是這樣的6月,卻也充滿著朝氣。隨著畢業季、高考、中考的陸續過去,處于人生不同階段的群體,都經歷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選擇。而對于科研機構來說,這也意味著會有一批批躊躇滿志的畢業生,加入到科研團隊之中發光發熱。
與時俱進 科研需要“青年思維”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過程的嚴謹、結果的準確幾乎成為了科研的代名詞,也正因如此,科研總給世人一種嚴肅、古板的印象。自然兩字對于科研來說意義非凡,因此在過程上苛求準確、細致也無可厚非,但是科研從來不是古板的,與之相反,科研過程中求之不得的就是創新力。
一般來說,一個科研機構有已是花甲之年教授,也有未到而立之年的新人,年齡層分布廣泛,雖然大家都具有足夠的理論基礎,但是比起入職不久的小年輕,老教授往往具有更多的實踐經驗,那為什么還要不斷地引賢納士呢?從主觀層面上講,老教授終歸有退休的一天,有關的科研工作需要不斷的人員變動來確保穩定進行;客觀的來說,科研的目的之一是助力社會發展,而隨著時代的交替,每代人的所思所想都會有所不同,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往往更貼近社會發展的方向,換言之,年輕人的加入會給科研的進行加入“青年思維”,無論是對于課題的提出或是產品的研發,都能起到的很好的引導作用,讓科研的整個過程更加有“活力”。
事實上,不僅僅是畢業生,許多研究院還會給大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例如近日,中科院就迎來了49名香港大學生,這些學生將在這圍繞人工智能、物理、生物等領域展開為期6周的實習。這么做一方面,可以讓大學生更早的參與到科研之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新青年的想法有機會融入到科研過程中,讓科研充滿更多可能性。
老馬識途 科研需要傳承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事實上,科研機構中的一些長者,在他們剛剛參與工作的時候,或許也很年輕,他們那時候為科研帶去了新鮮血液,提出了一些新奇的想法,于是在同伴的支持下,為之付出努力,如今他們雖然老了,但是這一路來積累的經驗確實無比珍貴的。新人剛剛加入到科研工作的時候,往往會有老教授帶著他們開展研究,而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將未完成的工作依托給新人,同樣也是將自己接受的或者悟出的經驗傳授給新人。也正是因為這份傳承,科研才有了一直進步的基礎。
青年人為科研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老一輩為科研奠定了足夠的基礎,當科研被注入新鮮血液,科研的道路是穩扎穩打而又充滿希望的。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