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材料化工】日前,哈佛大學的威斯研究所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聯合開發出一種3D打印的新技術,可用于柔性電子制造領域。該技術不僅可以把液態的導電油墨和其他材料打印成電路的形狀,將電子元器件直接“插入”電路,而且這種“混合3D打印”技術能夠在可拉伸的物體表面直接打印,打印出的產品具有較好的柔韌度。這一技術的研發,又將熱度持續增加的3D打印技術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3D打印技術是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其原理與普通打印技術大致相同。不同的一點是,它將打印結構范圍擴展到三維空間,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可粘合材料如纖維、塑料、皮革及金屬等物質,通過逐層堆疊累積的方式來構造物體。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3D打印技術在工業設計、建筑、醫療領域的模具制造方面已經慢慢得到了應用和普及。
我國的3D打印技術起步較為艱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出現這個概念,剛開始是由我國西安交通大學的盧秉恒教授提出的。他在1994年組織成立了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開始著手研究這一技術,雖然困難重重,但經過不斷努力,終于還是研發出一臺具有基本功能的樣機,畫出了我國3D打印技術的藍圖。之后,經過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和其他企業院校相關團隊的研究和開發,我國3D打印技術才漸漸成型,開始發展起來。
近年來,我國3D打印技術發展迅速,其在航空航天、軍事、汽車及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都取得了一定進展,并且打印技術不斷創新變革,應用范圍也逐步擴大。據央視新聞報道,我國已經應用3D打印技術自主研發出第二款隱身戰機“鶻鷹”,機身的100多個零件均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醫療方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多節段胸腰椎植入物完成了19厘米的大跨度椎體重建手術,成功將3D打印技術應用到骨科領域。不僅如此,3D打印技術還在建筑、航空航天、金屬部件制造以及海洋探測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可喜成就。
面對應用如此廣泛的3D打印技術,如何取得更深層次的研發及應用成果值得探討。首先科研經費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足夠的經費投入才能實現技術關隘的創新和突破。其次,我國傳統產業市場廣泛,如果將3D打印與傳統產業結合推廣,相信這一市場會更加寬廣。國內3D打印技術企業也應該加強校企及企業間的合作,實現技術資源的互利往來及整合。不僅如此,還要“走出去、引進來”增加與國外高科技企業的合作,促進技術交流和融合。
3D打印技術或許將成為未來制造行業的主流,雖然我國起步晚,目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穩定的市場,但是根據我國經濟和實力的發展趨勢,相信在未來,這一技術在我國會有一個快速的發展階段。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