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1909年,由詹天佑負責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的正式完成,標志著我國鐵路時代的真正開啟。在當時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下,它的修建成功不僅為國人爭回了面子,而且讓世界知道,我國也可以通過努力修建出屬于自己的鐵路。而現今,我國鐵路經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的飛速發(fā)展,日異月新的變化在不斷推動著我國向交通強國邁進。
12月30號,歷時2年零8個月工程、作為我國京張鐵路升級版的京張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據悉,京張高鐵主線起終點均與京張鐵路相同,路線全長174千米,途徑10個站點,設計時速為350千米/小時。兩列自動駕駛的復興號G8811次和G2505次高鐵已在當日正式開始運營。
京張高速鐵路是我國政府規(guī)劃實施的重點建設項目,作為“八縱八橫”建設通道的重要路段,它的建造成功不僅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交通保障設施具有巨大作用,而且對于加快構建西北、內蒙古、山西北部等地區(qū)進京客運路線、促進西北地區(qū)與京津冀地區(qū)協同發(fā)展和人員流動具有重要意義。中鐵設計教授級高工李紅俠認為,京張高鐵是我國繼青藏鐵路、京滬高鐵之后鐵路工程的第三個里程碑。
從鐵路到電氣化鐵路,從高鐵到智能高鐵,我國鐵路用110年的時間,已經成功打造出長的高鐵里程。不僅如此,京張高鐵還實現了智能建造、智能裝備以及智能運營,其開通后將試點實行現有的手機購票、一證通行、刷臉進站等業(yè)務。然而,京張高鐵運行過程中所運用的高科技不止如此。
北斗衛(wèi)星導航、自動駕駛
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是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可以為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是我國重要空間服務的基礎設施。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搭載了北斗導航,因而可實時精確定位。復興號動車組還啟用了自動駕駛技術,具備車站自動發(fā)車停車、自動運行、自動開關門、車門站臺門聯動等功能。
可視化建造
清華園隧道位于地鐵十號線、四號線及十三號線下方,如果地鐵變形控制的沉降指標不符合要求,將會造成地鐵停運等嚴重后果,嚴重影響周邊交通。清華園隧道全程采用智能化建造,利用傳感器等多種設備對施工進行可視化動態(tài)管理,將沉降控制指標精確控制到0.8毫米。
機器人檢修
此外,京張高鐵所運用的智能化維護檢修也是一大亮點。動車組采用了智能故障診斷系統(tǒng),當人或車超出安全區(qū)域能實現自動報警。檢修平臺加裝了動態(tài)檢測系統(tǒng),利用機器人來檢修車底軌道作業(yè),高鐵周邊還配置了入侵及自然災害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可以自動檢測雨雪、地震等惡劣天氣狀況并提前報警,確保動車的安全行駛。
科技發(fā)展的腳步不會停止,我國高鐵還將在智能化道路上不斷進行新探索。相信隨著區(qū)塊鏈、電子通訊、交通建造等技術的發(fā)展,未來的高鐵運營將會更快速、更便捷、更舒適。
(資料來源:科學網、百度百科)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