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前段日子,《國家地理》雜志以《女性:百年變遷》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展覽,展覽的主題是用不同的攝影方式呈現出的畫面展現女性的社會形象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的演變。這場展覽不但具有藝術價值,也反應了百年來社會變遷中的那些改變與一成不變,同時也是再為女性發聲。
對于這場展覽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查閱,小編這里就不多贅述了。不過在展覽的背后,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世紀以來,技術的變化與人類對于數據保存的重視。這里小編要強調的一點是,這里說的數據是廣義上的,包含文獻、影像資料等等。
事實上,這場展覽本身就體現了技術的改變與進步,由于涉及到的影像資料時間跨度長,所以其中有的作品來源于膠片攝影,而有的作品來自于數碼攝影。盡管無論是膠片攝影還是數碼攝影,其拍攝的原理都運用到了光學成像,但是數碼攝影的出現依托于光學底片,也就是光學傳感器的出現,并且,隨著年份的推移,所用到的光學傳感器也不盡相同。
首先,光學傳感器的出現彌補膠片在紀錄圖像信息時候的兩個缺點——第一,膠片無法做到隨拍隨看,需要通過化學反應來完成成像和定影的工作;第二,膠片攝影無法更改底片的感光度,對于環境的可變更性更差。不僅如此,由于光學傳感器采集到的是電子數據,這點和當時已經開始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相得益彰,更利于數據的保存與使用。
事實上,如果不完全考慮藝術創作的需求,和個別環境的限制,數碼攝影已經成為了映像記錄的主要模式,甚至出現了像數碼顯微鏡這種科研教學設備,原因簡單的說就是人們看重更有效的數據保存方法。
為什么我們那么看重數據的保存?簡單的說,為了生產需求。事實上,及時是膠片,本身也是為了更快速地保存圖片信息而被研究出來的——攝影一詞來源于希臘語的光線、繪畫,意味用光來繪圖,而攝影早的目的是用更加直接且重現程度更高的方式來還原看到的景色,一定程度上是和繪畫做對比的。客觀的來說,膠片攝影也可以理解為人類在映像記錄上的一次技術進步。
但是凡事都有缺陷,就像早期的膠片無法做到繪畫那樣豐富多彩一樣,數碼攝影同樣有著一直在解決的技術問題,那就是光學傳感器的成本問題。光學傳感器越大,制作難度就越高,但和膠片一樣,想要以更好的畫質記錄影像信息,“底”的大小又非常重要。要知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數碼由于光學傳感器工藝原因,數碼只是一種新的思路,而無法成為替代膠片的一種攝影模式。但是數碼攝影的自由度真的太有魅力了,以至于在于新聞、科考等眾多領域,它都具有這很大的前景,所以很多研究人員都試圖將其發展起來。而隨著傳感器技術的不斷進步,光學傳感器逐漸解決了像素密度、精度以及制作成本的問題,愈發成熟的技術也讓數碼相機有了發光發熱的空間。并且,在后續材料的演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下,如今的數碼攝影既可以是攝影師手中精密的攝影器材來完成的,也可以是大家隨身攜帶手機來完成的。
?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