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行業要聞】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漸提升,牛奶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營養飲品。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加幾片面包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營養早餐的標配。作為古老的天然飲料之一,牛奶中含有豐富的
蛋白質、脂肪、維生素與礦物質等多種物質,而這些營養物質都是人體必須且容易吸收的成分,因此牛奶又被稱為“白色血液”。
經過前幾年一些安全問題的考驗后,我國乳業發展現已逐漸步入正軌,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生鮮乳產量不斷增長、技術裝備日趨完善。同時,牛奶產業的監管體系也得到了很好的規范,牛奶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巨大提升。現在,我們不僅能夠喝到牛奶,而且還能喝到新鮮、安全的牛奶,可以說是很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了。
根據《2020年生鮮乳行業發展戰略及規劃研究報告》發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生鮮乳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2400億元,2011至2019年的市場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可以看出,我國國民對于生鮮乳的需求一直在不斷上漲。
但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奶牛養殖的規模的增大和奶牛單產量的不斷提高,生鮮乳市場供應的周期性問題也正在日益顯現出來。據我國農業農村部生鮮乳收購站統計的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生鮮乳產量的80%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而其中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生鮮乳產量就占到了全國總產量的60%。但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生鮮乳生產與市場供應受區域環境與季節性變化的影響較為嚴重,每年6至8月份,北方奶牛單產量會普遍降低,從而影響國內生鮮乳的市場供應。
為了搞清楚這一奇怪的現象,來自我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團隊,聯合農業科學院和全國畜牧總站奶牛生產監測專家組的科研人員,對奶牛的生存環境進行了相關分析,終于找到了影響奶牛產奶量的真正“原因”。研究人員猜測,可能是因為奶牛所處環境的影響,奶牛出現熱應激反應,進而導致其產奶量下降。
研究人員對這一猜測進行了驗證,他們根據反映奶牛熱應激敏感指標的溫濕度指數,構建了不同時期和地點溫濕度指數與牛奶產量損失之間的模型,評估了氣候變化對奶牛產奶量的潛在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奶牛的日產奶量與溫濕度過高導致的熱應激關系密切。由于熱應激,每年七月份奶牛的日產奶量損失在0.7至4.0千克,并且這一數值還會隨著未來平均氣溫的升高而上升。目前,此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期刊《氣候變化》上。相信它的發現,對于地區性的奶牛養殖、奶業生產與供應及其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生活中,總有很多我們無法用常識解釋的奇怪現象,但科學分析總能適宜準確地給出答案,幫助我們找到原因并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的解決方案。而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免不了要使用顯微鏡、
溫濕度計、環境分析儀表甚至是
色譜、光譜等各類檢測儀器,而這種可靠、精確的分析方式,也正是科學研究的優勢所在。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