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時事聚焦】中華底蘊博大精深,而古人們精妙的技術與非凡的智慧又在古
建筑中得到體現,說古建筑是歷史遺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也不為過。也正因如此,古建筑的相關保護修復工作一直以來都受到了相關學者的關注,各地研究院針對當地古建筑修復也有自己的計劃。
盡管投入巨大,但是古建筑的保護及修復工作并非一件易事,就拿判斷古建筑要不要修繕這一點來說吧。古建筑是否修復一般情況下是根據結構安全性能評估的結果來判斷的,而想要判斷這一點就需要對古建筑本身進行現狀勘探。而關于現狀勘探,就繪制測繪圖紙這一點,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某些角度來說,這也成為了限制古建筑修復作業開展的因素之一,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各式各樣的檢測
探傷儀器出現之后,這一問題似乎得到了改善。
木結構內部狀況難了解 微鉆阻力儀告訴你
根據科技日報近日的報道,一種名為微鉆阻力儀的儀器被引入到了古建筑勘探作業中。這種儀器體積小巧便于攜帶,盡管作業時會將一根直徑約為1.5毫米的細長鉆頭打入建筑中,但是并不會對古建筑帶去多余的損傷,在無法了解到古建筑墻體、木質材料內部狀況的時候,可以發揮巨大作用。據了解,該儀器作業的原理是記錄鉆頭進入材料后收到的阻力變化,并以此為依據繪制曲線圖,而在古建筑勘探中,通過繪制的圖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到其內部是否存在空洞以及空洞的大小。為后續修復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
探底雷達 一雙可以看破城墻的透視眼
我國歷史悠久,古建筑數量自然也不容小覷,其中有木質結構的,自然也有磚石結構的,想城墻這種不易鉆孔的古建筑,勘探作業借助的工具自然也不同,其中之一便是探底雷達。使用時只需要將儀器貼在城墻表面,城墻內部存在的空洞、塌陷問題就能一目了然的展示在工作人員面前,方便作業人員根據實際損傷情況進行后期修補的規劃工作。
修復難 維護更難
事實上,在古建筑保護與修復工作中,保護工作的難度一點也不必修復簡單。除了人為的損壞之外,對古建筑造成傷害的因素還有時間。事實上,大部分古建筑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實是老化受損,而如何在不破壞古建筑原有結構和美感的同時,巧妙的阻止、延緩古建筑老化非常困難。
就目前的技術來說,像是壁畫類,通過拉曼
光譜可以對其使用的顏料進行分析,然后制作相關的不會影響原本建筑的保護涂層;像是木質結構則可以采用天然的除蟲涂料進行維護……但是具體如何實施,還是要經過很仔細的勘探工作才可以。
就目前來說,現代技術融入古建筑保護中是已經發生的時候,各式各樣的科學儀器也擔當著不同的職責,但是如果提高群眾意識,如果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古建筑保護的團隊中,依舊是個難題。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