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行業要聞】科研儀器是學術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科研儀器更是探索科學前沿的技術基礎。科研儀器的突破將為前沿領域的科學研究帶來優勢。然而作為一個科技大國,我國科研儀器卻依賴于進口。這意味著我國的科研發展始終受制于人。進口儀器的技術壁壘與國產儀器的技術瓶頸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建設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如何實現科研儀器國產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十分重視國產科研儀器的研發工作,在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等科研計劃的支持下,國產儀器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例如我國已經掌握高分辨飛行時間質譜核心技術,多種質譜儀器成功商品化。然而儀器市場被進口儀器壟斷的局面還未得到根本改變,科研儀器國產化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人才匱乏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國內儀器行業欣欣向榮,發展迅速,儀器研發又獲得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從事儀器研發的人才卻不多,其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儀器行業發展的需求。為什么沒有人愿意研發科研儀器?這與我國的儀器研發方式有著很大關系。
國外儀器研發的主體是儀器企業,而我國由于儀器行業起步較晚積累不足等原因,高校和科研院所才是科學儀器特別是科研儀器的主要研究力量。儀器企業的研發以市場為導向,追求經濟利益,而高校與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還需要考慮研究成果的學術評價。
幾十年來,SCI論文逐漸成為學術評價的主要標準,學術研究也開始追求SCI論文發表數量、引用頻次、影響因子等指標。然而以SCI論文為導向的學術評價體系對儀器研發并不友好。
儀器研發屬于工程技術研發,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儀器使用過程中的技術瓶頸,實現技術突破,側重于工程實踐。與其他學科相比,工科的研究成果很難以論文形式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這就導致對高校與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來說研發儀器很難成為有效的學術成果。而且研發儀器對技術水平要求很高,需要長年積累。在現行的評價體系下,研發儀器可以說“吃力不討好”。除此之外,我國一直有著輕視技術工作的傾向,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科研機構中的工科技術研究,技術性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視,這也減少了選擇儀器研發的人才數量。
想要改變儀器行業的人才困境,就必須改變學術評價體系。這兩年,關于破除“SCI至上”、破除“唯論文”的呼聲越來越高。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破除“SCI至上”的學術改革政策,要求對于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的評價需要突出解決問題的實際貢獻與應用的實際效果,這意味著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工作將得到更公正的評價,儀器研發作為其中之一同樣獲益。
學術評價方式的改變使得研發成果將成為儀器研究人員成果產出的主要評價指標,避免儀器行業的人才流失。同時技術型成果與研究型成果有了同樣的地位,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進入儀器研發領域。儀器行業人才匱乏的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