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地震,一種本身具有破壞性還可能間接引起海嘯、山體滑坡、陸面崩塌、地裂、毒氣及細菌擴散、放射性物質擴散的可怕自然災害。相信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地震都是一個駭人聽聞的詞語,而如果說存在人工地震,相信不少人會覺得那是瘋子才可能回去想的瘋狂的試驗。事實上人工地震真的存在,并且其非但不是瘋狂是試驗,還是人類了解地球以及進行相關
地質研究等工作的重要手段。
話雖如此,地震的發生仍是一種能另絕大多數聞風喪膽的事件,因此,想要利用地震,控制它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說,人工地震背后,涉及的其實是一場精密的規模龐大的實驗,而這個實驗的進行,需要的是對于一系列技術的熟練運用,涉及到的也是一系列精密的高度穩定的儀器設備。除此之外,人工地震仍然存在不利的影響,因此其進行也需要對周邊環境進行完整細致的規劃。
在滿足了設備、技術、規劃等準備工作的前提下,將人工地震運用到油氣勘探、斷層探測、地下地質結構解析等項目中便會具備高精度、高分辨率、大探測廣度和深度等其他傳統研究手段無法兼顧或者達到的優勢。客觀的來說,即使以現在的地質勘探技術來看,人工地震在部分領域仍有無法被取代的優勢。
當然說起來可能容易,實際要運用人工地震卻并非一件易事。人工地震涉及到地震的激發,地震波的接收,數據的分析等多個環節,并且絕大多數情況下,為了獲得更加詳細的地面、地層信息,需要反復的優化地震波來提高后計算出來的成像分辨率。因此相關儀器的選擇也是一門大學問。像是為了得到頻率高、頻帶寬的特定地震波信號,會使用脈沖震源來激發人工地震,而這種脈沖震源,通常會使用壓縮空氣槍這種特殊的儀器設備來產生。
而在地震波接收的環節,需要的地震儀器就更加復雜了。首先要求相關儀器能夠準確的接收到地震波,并對縱波與橫波有明確的辨別能力,這一點就涉及到地震
傳感器的精度,此外,相關地震儀器的組網需要完善,確保能夠將從不同點接收到的地震信息傳輸匯總起來,方便后續的計算以及地質結構繪制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工地震涉及到的儀器設備,基本逐漸開始步入智能化,電子信息、數據處理、網絡通訊等多項技術都開始融入到人工地震中,這也使得這項工作相較于以前能夠更好的被控制,相關的實驗效率也有了顯著提升。并且,隨著相關的技術的發展,不少儀器設備在常規的自然地震災害預警上也有明顯的突出表現。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