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相信無論屏幕前的讀者你們年齡多大,在你們人生的道路上,都可能有那么一個階段,快樂的源泉來源于各式各樣的動畫,如果是,那么對于你們來說今天就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世界動畫日。
世界動畫日是世界動畫協會組織(ASIFA)為了紀念1892年第一部動畫片的放映,而定下的日子,盡管相較于其他節日,世界動畫日顯得不那么容易被人銘記,但是無論從藝術還是技術角度來說,動畫創造的價值或許是值得有那么一個日子來紀念的。
動畫——一種復合的藝術載體
藝術這個詞是一個很寬泛的詞語,如何去定義藝術,歷史上存在過很多爭議。而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這種爭議的產生是來源于時代背景的。不過即便在這個背景下藝術仍然存在一定的共識——藝術是語言、文字、美術、音樂、形體的表達。而無論是“第七藝術宣言”還是“八大藝術理論”,都很難跳脫這些元素。例如音樂本身便是一種藝術形式,而音樂與形體(表演)相結合,便產生戲劇這種獨特的藝術。
而動畫顯然也同樣符合這些特點。首先,動畫本身便是又一張張圖片構成的,畫面的美感與趣味性都需要通過一幅幅美術作品來支持,而現代動畫作品制作中經常提到的“分鏡”一詞,本身在電影中也經常被提到,“分鏡”中涉及到“構圖”更是美術中重要得兼基礎知識。
其次,早期的動畫作品和早期的電影一樣,是沒有聲音的,因此需要后期配樂來豐富畫面感。而有時候,縱使作品中沒有任何一句對白,只要配樂得當,動畫也能被賦予靈魂,比如我們熟知的《貓和老鼠》。而現在的動畫作品中常常會有聲演(配音演員)的加入,其中自然也就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語言的各種藝術形式。
除了這些之外,有不少動畫為了追求畫面的真實感,會在現實中取景在經過藝術加工,這個過程中便涉及到了一些
建筑方面的知識。而3D動畫的飛速發展本身也依賴于建模師對于形體的理解。
因此,動畫本身被認為是一種復合的藝術載體是完全沒問題的。
技術發展——動畫風靡的契機
為什么動畫能夠風靡?我想其中的原因用一個詞概括就是“活”。讓畫面動起來無疑是賦予畫面中的角色一種獨特的生命力,好像它們是真實存在的一樣。而畫面之所以能動起來,背后涉及到的技術與知識卻一點也不簡單。
動畫“動”的奧秘來源于一種現象——視覺殘留。簡單的說就是人在觀察物體是,光信號傳入大腦有一段短暫停留的時光,光的作用結束后,視覺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而如果利用這個短暫的時光,不斷的輸送一系列連貫的圖片,這些圖片便會在大腦中形成連貫的運動的畫面。
當然原理簡單,操作卻并不容易,一般來說,要保證人眼感受不到畫面的停頓每秒至少要有10張以上的畫面(視覺殘留的時間約為0.1s-0.4s),而想要在1秒內播放10張甚至更多的圖片,并構成一部具有一定市場的動畫,對于設備的要求就不簡單了。
甚至,從播放技術的角度來看,動畫的發展與電影的發展是互相影響的,也就是說,動畫能有今天的高度,很大程度是來源于放映技術以及放映儀器的不斷發展。
如今,不少老一輩還會覺得動畫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因此對于小孩子看動畫嗤之以鼻,但事實上,動畫已經成為了一門學科,并且動畫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承擔著國家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工作,不少課堂教學更采用動畫讓內容能更好的被學生接受、記住。藝術不在于形式在于價值,動畫背后設計到的技術知識與藝術內涵,時至今日,應該得到大眾的認可。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