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變暖已經成為當前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氣溫上升帶來的氣候、海冰川融化等問題已經對地球的生態系統甚至人類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現代社會的發展以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為基礎,而這也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因此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必須改變經濟方式,減少碳排放。
我國一直提倡可持續發展,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平衡。近年來,我國不僅持續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工作,還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降低碳排放,實現綠色發展。這既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又是我國承擔大國責任的表現。“十三五”期間,我國在環保工作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而今年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開端,在綠色發展方面上有了更大的目標。
根據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1年的重點任務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指透過使用低碳排技術或是碳補償的方法,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無論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推動碳排放盡早達到峰值,還是計算碳排放和碳補償,都需要利用碳排放統計監測系統。
與
環境監測相比,碳排放監測系統更為復雜,其核心是二氧化碳的核算,包括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直接排放即排放源直接排放出二氧化碳,而間接排放則指使用外購的電力和熱力等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這部分排放來自上述電力和熱力的生產。二氧化碳的核算有基于計算的方法和基于測量的方法。直接排放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過相關儀器設備對溫室氣體的濃度或體積等進行連續測量,也可以利用公式計算,而間接排放的碳排放量則只能通過計算得到。
基于測量的方法通過監測設備進行監測,不同的場合使用的儀器設備也有所區別。一般可以利用連續排放監測系統(CEMS)監測碳排放,在歐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大規模應用連續排放監測系統監測大氣污染物,但是在二氧化碳監測方面的應用依然不多。隨著我國碳中和工作的開始,CEMS的需求也將快速擴大,相關標準也亟待制定。此外二氧化碳分析儀、顆粒物分析儀等也可以在碳排放監測中發揮重要作用。
基于計算的方法也需要儀器儀表的配合,監測排放主體的活動水平數據和相關參數。活動水平數據包括能源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產品或半成品產出量的監測等,相關參數有低位熱值、單位熱值含碳量、氧化率和過程排放因子等。例如
交通運輸業的碳排放監測通常需要監測燃油的消耗量。
碳中和關系到產業鏈的方方面面,從原材料和能源的開采到產品進入市場,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控制碳排放,這也讓碳排放監測儀器有了廣闊的市場。“十四五”規劃提出了新的遠景目標,對碳中和的重視也將讓碳排放監測儀器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機。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