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生物醫藥】作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癌癥一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若隱若現。我們可以從很多渠道接觸到有關癌癥的信息,特別是似乎無處不在的致癌物質。雖然大部分致癌風險都有夸大其詞的嫌疑,但不可否認,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人癌癥的患病率已經變得越來越高。目前,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會在生命中罹患癌癥,而即使醫療技術已經發展到現在這種程度,癌癥患者的死亡率依然很高。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癌癥研究機構2020年12月發布的新數據顯示,新增癌癥病例約1930萬、死亡人數約1000萬。再過二十年,新增癌癥病例預計將上升47%。達到2840萬例。這僅僅是每年新增的癌癥患者數量。癌癥治療已經成為醫療領域的重大挑戰,也為相關的檢測服務開拓了龐大的市場。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提高生存率的方式無疑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肺癌為例,早期肺癌患者5 年生存率可達 92%,而到肺癌晚期,這一數據將幾乎降至為0。及早檢出癌癥不僅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未來發病率,還能大幅度減輕治療負擔。
癌癥早篩技術包括腫瘤標志物篩查、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穿刺活檢等,目前主要的檢測技術為腫瘤標志物篩查和影像學檢查。近年來,癌癥早篩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利用血液等體液
樣品進行生物標志物篩查的液體活檢技術。例如我國已經研發出了一種通過檢測細胞游離DNA突變和蛋白標志物篩查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中早期肝癌患者的技術。
液體活檢使用的是高通量測序、PCR技術等技術。與傳統方法相比,液體活檢有著取樣簡單、檢測速度快、能實現對多種腫瘤的同步覆蓋、可以反映出腫瘤的基因組全貌等特點,并且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開發,液體活檢技術能夠更高效準確地診斷癌癥,將成為癌癥早期篩查的主要方式。
人工智能技術在癌癥早篩中也開始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我國部分地區的宮頸癌篩查中應用了人工智能云診斷技術,人工智能可根據細胞標本圖像信息進行診斷。此外,大數據、醫療信息化等技術也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形成癥篩查信息平臺,可協助癌癥早期篩查。
在我國,癌癥早期篩查的普及率較低,大部分癌癥高風險人群沒有主動進行早期篩查的意識。但是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越來越嚴重的癌癥威脅,早期篩查作為一種有效的癌癥應對措施也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而且國家也出臺了各種政策推廣癌癥早期篩查,例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癌癥早篩列入國家治理綱要。另外,政府也在鼓勵篩查進醫保。
就液體活檢來說,從2014年至2018年,行業的市場規模從49.3億元增加到了95.2億元,而且可以預期未來液體活檢的市場還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整個癌癥早期篩查行業的增長情況也應與之類似。有預測數據顯示2035年我國泛癌種早篩市場峰值規模合計將達到約522億元。
一方面是癌癥發病人數的持續上升帶來的巨大市場,另一方面是還未建立其完整體系的癌癥早篩技術以及處于發展初期的早篩產業,雖然目前市場增長規模已經很快,但癌癥早篩市場依然是一片有著巨大潛力的尚待開拓的藍海。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