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互聯網的誕生給科技帶來發展、生活帶去改變的同時,也催生出許多新興的文化潮流。而在這之中,“流量”可以算是比較具有標志性的互聯網文化產物了。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流量”的出現不但沖擊了互聯網,同時也影響到了大眾的生活,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于是今天,我就想從這個層面結合近的一些新聞,站在儀器人的角度和大家討論一下。
“流量”原本是
交通上的概念,具體來說可以理解成固定地點固定時間段內的人員或者車輛流通數量。而在網絡概念里,這個地點變成了互聯網,而統計出來的數據也成為了互聯網的訪問量。如果再進一步,則可以理解成討論某一個話題的人的數量,也就是間接展示一個話題的熱度。
“流量”這個概念的出現,對于互聯網直接的影響就是信息有了先后次序,因為訪問的人數一定程度決定了網站的價值,因此大多數網站都會將熱議的話題提前甚至置頂,這也就導致了“流量”越高,消息就越容易被看到——即便消息本身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可能造成不利影響的。
盡管,從積極的角度來說,“流量”刺激了一些重要信息的廣而告之,例如政策法規的公示、重要新聞的傳播。但是與此同時,“流量”也成為了營銷機構的命根,為了提高自身的度或者傳播度,給信息添油加醋來提高“流量”,或者購買水軍亦或者平臺服務來給 “流量”注水。于是買權重、莆田系、搜索排行明碼標價成為了常態。更糟糕的是,這直接導致絕大多數時候,用戶在互聯網上看到的信息,并不是他們想要了解的或許適合了解的內容,互聯網莫名地出現了一種“流量崇拜”。
更糟糕的是許多企業開始推崇“唯流量論”,將流量數據作為衡量成果的標準。儀器行業也自然身處其中,甚至有的企業為了推廣自身產品,將原本應該用來提升產品實力的研發成本用于“流量推廣”以獲取更快的經濟收益。
不過近這種狀況似乎要被打破了,隨著近幾年互聯網流量帶來的悲劇,有關部門一直在進行網絡惡意營銷號整治工作,雖然從成果上來看,尚且沒有得到全面解決,但是打破流量崇拜也只是時間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市場監管機構和互聯網規范機構的出現,遏止了原本的“流量買賣”,這也使得絕大多數企業必須認清現實。儀器產品不再能通過買榜、買流量、買評論來刺激消費,而需要用硬實力證明自己的價值,針對于產品的良性競爭以及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也有更多的機會去貨比三家,選擇更好的儀器產品來滿足自己。
因此,打破流量崇拜,對于如今已經和互聯網交融的儀器市場來說,同樣具有意義。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