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導讀:12月20日,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組織編制的2021年度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正式發布。本年度聚焦“全球陸域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態勢”“全球典型湖泊生態環境狀況”“歐亞大陸草原生態狀況”和“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4個專題開展遙感監測與分析。
遙感監測是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監測的技術方法,主要有地面覆蓋、大氣、海洋和近地表狀況等。遙感監測技術是通過
航空或衛星等收集環境的電磁波信息對遠離的環境目標進行監測識別環境質量狀況的技術,它是一種先進的環境信息獲取技術,在獲取大面積同步和動態環境信息方面“快”而“全”。因此,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如大氣、水質遙感監測,海洋油污染事故調查,城市熱環境及水域熱污染調查,城市綠地、景觀和環境背景調查,生態環境調查監測等。
從科技部當日召開的報告發布會上獲悉,根據科技部總體部署,國家遙感中心聯合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組織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清華大學等國內優勢科研力量,完成了2021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編制過程中,注重吸收國家科技計劃空天領域相關部門的研究成果,使用了包括風云、高分、資源、海洋等國產衛星數據及國外衛星數據,保障了年度報告工作的順利開展。
年度報告選題緊扣生態文明建設和全球環境治理主題,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社會普遍關切,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充分發揮遙感技術優勢,同時考慮生態環境變化監測的周期性規律。
年報未來將聚焦糧食安全、“雙碳”目標與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全球性熱點問題及冰凍圈、生態環境脆弱區等重點區域開展遙感監測與分析。目前已確定2022年兩個專題是“北極冰雪與生態環境變化”和“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為了研究的需要,一般選擇影像清晰、反差適中、時相好、各項指標均能符合要求、容易辨別地類地物的遙感影像數據。對于所獲取的遙感影像數據,需要進行預處理才能正式使用。常用的Landsat TM影像在地面接收站即進行過較粗的
輻射校正和幾何校正,除高精度的定量應用外,TM影像一般只需要進行幾何校正即可,校正后,進行圖像增強處理、波段合成及圖像拼接、裁剪處理,以期進一步發掘遙感影像的潛在信息,突出和顯示目標物的所需專題特征信息。根據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光譜反映特征建立翻譯標志,采用目視解譯法識別影像的特征屬性,并結合野外調查資料對影像進行監督分類,得到遙感分類圖,比較各時相的遙感分類圖,完成檢測區的詳細制圖。
據了解,科技部自2012年啟動“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工作,截至今年已連續10年發布了29個專題報告。該項工作為國家重大戰略、國際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科學數據和決策支撐,是助力我國遙感科技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推動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具體舉措和務實行動。
資料來源:新華網、百科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