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社會發展的核心生產力,創新則是驅動科技發展的基本需求,堅持以創新引領建設是現階段我國的基本發展策略之一,同時,創新實力也間接反映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
但是創新本身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涉及到了知識、技術、產品等多個領域,因此想要量化的評價一個國家的創新實力,并系統的對比各個國家的創新實力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好在“創新指數”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簡化了這件事。
創新指數是反映國家綜合創新能力的指標,這項指標中綜合考慮了包括知識產權申請率、移動應用開發、教育支出、科技出版物等在內的多項數據,因此相對客觀,參考意義強。而自2007年首次發布以來,創新指標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彰顯城市發展狀況、國家建設速度、國力綜合表現的數據。
而在今年的11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了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2—2023,就我國過去一年的創新指數進行了整理與說明,其中有幾個亮點值得關注。首先是數據以及數據反應的問題。結果顯示,中國國家創新指數得分為72.7分,比上年提高1.9分。其中,“知識創造”83.7分,位居排名第三;“企業創新”41.2分,排名第12位;“創新資源”得分為61.1分,排名第21位;“創新績效”54.5分,排名第17位;“創新環境”77.1分,排名第23位。五個維度中,“知識創造”表現最為突出,“創新環境”相對一般,這也側面反應了我國目前盡管創新能力不弱,但是在創新環境(包括科研環境)的塑造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進一步明確了未來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發展方向。
其次是綜合排名的激勵能力。報告中根據研發投入總和占全球95%以上,GDP之和占世界85%以上作為標準,選取了40個國家與中國進行對比,最終發現中國不但是唯一進入前15位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創新指數綜合排名前十的國家之一(位居第十,較前一年上升三位)。換言之,我國的創新能力正在大幅度的追趕發達國家,并且已經開始和其他等經濟發展水平國家拉開差距了。并且,這一點其實是從幾年前的相關報告中就有所體現的。根據2020年公開的具體數據來說,當時的中國人均GDP僅僅高于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土耳其、墨西哥和俄羅斯,但是在國家創新指數得分上已經基本達到了人均GDP在5萬美元左右的歐洲國家的水平了(一般來說,人均GDP和國家創新指數是正相關關系的)。
最后就是全球科技創新密集點開始東移動。用原文的說法就是“從國家創新指數關鍵指標的變化看,全球科技創新重心逐漸東移,亞洲國家在世界創新版圖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北美和歐洲國家份額有所下降”。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光明日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