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國家高新區”),是黨中央、國務院為發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增強國際競爭力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設立35年來,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國重要創新策源地、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高成長企業和高端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為我國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國家高新區以創新為動力,以改革促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成果豐碩、高新技術企業集中、民營科技企業活躍、創新創業氛圍濃厚、金融資源關注并進入的區域,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今年以來,國家高新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大項目投資建設力度,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高新”動力,截止2023年11月,國家高新區總數達178家,依托其中66家國家高新區建設了23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經濟發展量質齊升,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2022年,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達到17.3萬億元,創造了全國14.3%的GDP,貢獻了全國13.6%的稅收。2023年前三季度,園區生產總值達到12.3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11%,占全國比重為13.50%。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37.66萬億元,同比增長4.22%,實現利潤總額3.32萬億元,經濟運行持續企穩。
工業生產穩步回升,實體經濟壓艙石作用顯著。國家高新區工業經濟整體頂住下行壓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3.49萬億元,同比增長2.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2%,連續四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企穩回升態勢明顯。
前三季度,東部70家國家高新區、中部49家國家高新區工業生產恢復較好,分別實現工業總產值13.14萬億元、5.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8%、3.74%;西部43家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92萬億元,同比增長0.52%;東北16家國家高新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35.17億元,同比增長14.72%。
市場主體大幅增長,重大產業項目加速落地。國家高新區不斷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市場主體培育取得顯著成效。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新注冊企業57.63萬家,占全國新注冊企業的22%,同比增長18.59%,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6%。同時,各國家高新區加大產業項目投資建設力度,新
能源、光
電子、生物醫藥等領域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落地。
培育壯大高科技產業集群,是成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基石。中關村新一代信息技術、武漢東湖光電子、張江集成電路產業的規模分別占到全國的17%、50%和35%。支撐建設了38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集聚了1/3的高新技術企業、2/3的科創板上市企業。
國家高新區強化創新策源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成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支撐。從基地平臺看,國家高新區聚集了近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7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78%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從研發投入看,國家高新區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超萬億元,占全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近一半。從成果產出看,國家高新區企業擁有發明專利占全國接近一半;智能機器人、衛星導航等一批引領性原創成果在高新區加速產業化,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個量子通信衛星等均誕生在高新區。
增強
輻射帶動作用,成為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的主要陣地。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集聚了全國1/4的國家高新區。東部地區地級市國家高新區覆蓋率已達71%,中部地區地級市覆蓋率已達59%。
國家高新區誕生以來就肩負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使命,在形成新質生產力方面具有重要優勢,下一步將在高水平推進科技創新、鞏固提升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等四方面開辟更多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
如推動更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創新基地平臺向國家高新區布局,支持有條件的國家高新區深度參與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讓更多的企業牽頭開展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科技成果轉化離不開金融服務。未來還將要繼續推動在國家高新區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試點,支持園區搭建產融合作平臺,舉辦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路演、項目對接等活動。支持高新區構建和完善種子基金、創業投資、銀行信貸、上市融資等金融支持體系。支持高新區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推動各類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資料參考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辦公廳)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