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 “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去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2023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126萬億,經濟增速達到5.2%。黃守宏解讀稱,縱向和自己對比,這些成績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橫向和世界對比,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我們也名列前茅。
2023年,我國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有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豐碩,
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
電機組等高端裝備研制取得長足進展,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8.6%。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持續提升。
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強重點領域支出保障,全年新增稅費優惠超過2.2萬億元,增發1萬億元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兩次下調政策利率,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普惠小微、綠色發展等貸款大幅增長。
黨中央對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時,在科學儀器產業的發展方面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
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完善國家實驗室運行管理機制;推進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建設;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深化科技評價、科技獎勵、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掛帥”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舉措。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7000億元;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
加大吸引外資力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打造“投資中國”品牌;賦予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更多自主權。
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強病蟲害和動物疫病防控;加大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強黑土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治理,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補助水平。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入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強化固體廢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扎實開展 “碳達峰十大行動”;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發展新型儲能。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是二十大報告提出的重點工作之一,本質上是在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服務。本次《政府工作報告》額外突出強調,并放在擴大內需之前,充分說明了今年政策的重心仍然集中在科技創新上。同時,本次《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圍繞人工智能的政策支持可能會是今后多年的政策主線。
除此之外,無論是“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創新資源”,還是“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都說明中央將更加重視民間資本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揭榜掛帥”就是以解決問題成效為衡量標準,能者上、智者上、誰有本事誰上的市場化激勵機制。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