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引領技術變革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復雜科學技術研究裝置或系統,是解決全球共同面臨重大問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時代重器。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的推動下,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跟蹤模仿到自主創新的跨越式發展。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同濟大學教授顧祥林強調,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具有開創性和特殊性,需要國家特殊的政策保障和持續的財政支持方能實現高效建設和運維。
目前,相比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主體建制不明、定位不清,導致現有的組織管理和科技管理體制難以匹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需要,現有的聘用、考核和評價體系無法支撐高水平工程技術隊伍的建設。
為此,顧祥林建議明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主體的建制體系;有組織地開展定向性、建制化的科學研究;適時撥付運維經費;適時開展階段性概算調整;給予穩定的人員經費支持和突破性的評價激勵政策。
同時,設立高水平科技研發重大專項,吸引頂尖科學家領銜高水平科研團隊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并產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謀劃技術攻關創新行動計劃,加快攻克重要領域關鍵技術;啟動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專項課題,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為具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可靠性測試與驗證平臺,推動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產業化,促進產業與科研平臺的良性互動。
他指出,針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難度大、風險高,且無工程先例參照的特點,應完善資金投入機制,適時開展階段性評審和概算調整,并根據設施建設的實際需求,適當增加研發費用和工程驗證經費。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