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確“十二五”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的發展思路和規劃框架體系。“十二五”時期,要把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的“十二五”規劃體系已經確定,包括1項總體規劃,即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綱要,這是“十二五”規劃體系。還有16項行業規劃、27項專題規劃、3項區域規劃。
(二)準確把握時代特征,統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化“五化”的關系。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和支柱地位在較長時期內不會改變。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主體,為信息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發展空間,信息化為我國在高起點上推進工業化提供了動力。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的潛力所在,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工業化為城鎮化創造了條件,信息化提高了城鎮化水平,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市場化和化則是加快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途徑。
(三)突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點,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要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只有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才能催生和發展新興產業。二要處理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關系,要高度重視新興科技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三要處理好生產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關系,推動制造業分工細化,通過主輔分離、外包非核心業務、成立專業服務公司等實現產業鏈延伸,壯大產業規模,提高服務水準。四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的共同作用。
(四)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提高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實現工業由大變強,要堅定不移走內涵為主的發展道路。一是要針對品種質量檢測儀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改善精密儀表裝備、安全生產以及兩化融合等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二是要以推動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帶動科技創新和重大技術攻關。要抓好承擔的重大科技專項的組織實施,組織好工業、通信業重點科技攻關。三是要加強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工業在規劃、政策上的協調銜接,支持民用技術雙向轉移。
(五)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技術體系和生態體系,提高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在現有工業體系基礎上,從主要依靠規模擴張、過度消耗能源資源的粗放發展向注重效率、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可持續發展轉變。一是要引導行業和企業把科學發展理念落實到節能減排、環保、能效提高上,全過程建立節約、清潔、循環的新型生產方式。二是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資源再生產業發展和廢舊產品回收利用,引導和規范汽車、裝備、家電等再制造產業發展。三是加強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技術儲備,推進高能效、低碳排放技術推廣應用,推動建立重點行業節能減排統計監測體系。四是著力營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環境,完善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融資機制和激勵措施。
(六)著力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按照構建主體功能區要求,實行差異化的產業政策,鼓勵各地選擇適宜的發展路徑,發展優勢產業,實現錯位發展。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分工合理、層次分明的地區結構。推動產業集群發展,重點培育一批在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工業園區和重點產業基地。貫徹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以保護生態、惠及民生為前提,立足資源優勢,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