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生物醫藥】據央視新聞獲悉,2月11日0—24時,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015例(湖北1638例),截至2月11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8800例(其中重癥病例820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4740例,累計死亡病例1113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4653例,現有疑似病例16067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51462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5037人。
在龐大的數據面前,如何快速準確地確診病情,是防控防疫中關鍵的一環,在這個關鍵環節中核酸檢測擔任了重要的角色。
所謂“核酸檢測”中的核酸其實就是DNA和RNA,分別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們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nucleotide),核酸通常位于細胞核內,負責生物體遺傳信息的攜帶和傳遞。核酸檢測,是指通過特殊的技術手段檢測臨床樣本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病原體核酸,從而診斷患者的感染原因。
可是近日關于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的報道屢見不鮮,據新京報今日報道,某醫院出現一名3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據南方周末《誰是“假陰性”新冠肺炎病人》報道稱在杭州一所醫院,有個病人測了6次核酸都是陰性,直到第7次才測出陽性。
核酸檢測的假陰性率這么高,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試劑盒檢測是pcr擴增原理,將原來的rna病毒逆轉錄成dna鏈以后,再循環擴增,后檢測。循環擴增的循環數應該是按標準操作流程固定的,因此,當初始的底物非常少的時候,循環擴增以后的dna可能達不到檢測閾值,就會造成假陰性。有些患者所攜帶的病毒本身量就很少,那么,想要采到足夠檢測的量,就很有可能出現假陰性現象。
此外,核酸檢測的假陰性率受采到的患者樣本的影響,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對檢測樣本的采集,樣本的種類里有上呼吸道標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下呼吸道樣本(深咳痰液、呼吸道抽取物、支氣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肺組織活檢標本),血液標本,血清標本,后來又增加了糞便、肛拭子。在大多數樣本中,下呼吸道樣本中病毒多,易檢測出來,但因為操作的肯困難性大多數現實情況都是上呼吸道采集的樣本。
并且,新冠狀病毒是單鏈RNA病毒,容易死亡和降解。在采到標本后運送到實驗室檢測的過程中,若是沒有低溫保存,受到標本保藏、運送等影響,也很大程度的影響了檢測的準確性。
甚至在檢測的過程中,也因為核酸檢測操作復雜性對技術要求極高,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出于生物安全的考慮,保護從事檢測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會先將病毒進行高溫滅活后再做后續實驗。但是這個滅活后再檢測的過程,也會讓陽性率降低。
不可否認,檢測試劑盒的質量也是造成假陰性的原因之一。國家藥監局為應對疫情加急審批部分試劑盒用于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市面上也有廠商在加急自主研發試劑盒,由于時間倉促,試劑盒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影響檢測結果。
綜上種種因素,目前核酸檢測的靈敏度可能偏低或不穩定,造成假陰性率的可能性升高。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教授呼吁將CT影像學檢查結果納入確認診斷標準,在目前情況下很有意義。也可以將核酸檢測與CT影像相結合,將CT檢測作為排查疑似患者的主要標準,及時對所有疑似患者進行收治。與此同時,我們應該進行重復的核酸檢測,并結合臨床癥狀以保證診斷的準確性。
突如其來的疫情,帶給試劑盒生產企業的既是新機遇、也是新挑戰。眾志成城,共渡難關。我們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攜起手,肩并肩,不懼風浪,直面挑戰,讓我們共同迎接春暖花開!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