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能源環境】?“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轉眼間,二月到了下旬,姍姍來遲的春意伴隨著清晨通透的陽光伴與恰到好處的微風,解開了冬天對我們的束縛,而當我們打開天氣預報便會發現,天暖了。
一直以來,小編總會不經意的感嘆,天氣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是如此的巨大。一方面,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對于天氣的變化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另一方面,我們的心情也會受到天氣的影響。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文明的進步中很重要的一環便是學會了觀察天氣變化的規律并對未來可能產生的氣候作出預測。而發展到今天,天氣預報已然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你了解如今我們是如何“觀云識天”,洞悉天氣變化的嗎?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天氣預報的本質是我們對于天氣變化規律的推測,但是我們又是如何獲取天氣變化的信息的呢?媒介!當人類還沒有發明檢測氣候環境的工具的時候,人們對于晴雨交替,是通過眼睛看天上云的狀態、觀察動物的行為,肌膚感受風的流動與空氣的黏稠度,也就是潮濕度來粗略的預測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
但隨著人類發現一些物體會對天氣變化做出變化,便開始制作能夠對天氣狀況做出反饋的裝置,例如天池盆、相風銅烏……而這些裝置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氣象監測儀器早期的樣子。而當西方理論化的科學知識傳入中國之后,原本依據規律制作的裝置獲得了理論支持,并以此作為依據,從精確度作為切入點,開始發展起來。在歷史車輪緩緩地滾動下,慢慢發展成今天這些氣象監測儀器。
如今,氣象監測儀器已經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中,盡管一般家庭不會購置這類產品,不過,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接觸過。氣象監測儀器種類非常豐富,或許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會是
氣象站使用的氣象氣球,但我們不能忘了,溫度、濕度計同樣是一種氣象監測儀器,而這兩者并不少見。
事實上,不同于氣象氣球這種高空觀測用的裝置,溫度計、濕度計、
風速儀等儀器的使用更加頻繁且平常。不知道有沒有讀者還記得小學課本中提到的氣象百葉箱——通過將溫度計、濕度計、風速儀安裝在一個通風同時又可以阻隔雨、雪、紫外線的百葉箱中,便可以相對客觀的檢測記錄某一區域的氣候變化,從而對一定范圍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
當然,對于天氣預報,抱怨其準確性的人也不在少數。事實上,如今的天氣預報是一個通過氣象監測儀器獲得數據,并結合計算機算法與龐大的數據網推算出來的,換言之,本質上只是人類對于天氣的一種合理推測,自然不可能保證百分百的準確,我們也必須承認,天氣預報大多數時候是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我們可以埋怨天氣預報準確性,但我們也應該對相關的工作人員報以感謝,同時也要相信,隨著技術的提升、儀器設備的進步,未來天氣預報會像更加準確的方向發展。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