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科學發展與教育事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大力發展的兩個領域,而在此之上,如何把科學教育更好的融入到現有的人才教育模式中,也是我國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事實上,在不少相關的學術研究中,科學教育的問題是被拿出來與科研相提并論。而對于科學教育來說,大的問題不在于科學知識傳授上,而在于科研精神與科學素養的培養上。
隨著社會整體教育水平與經濟實力的提升,絕大多數青年、少年,他們從孩童時期就開始接受教育,一直要學習到成年,甚至更大的年紀。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對于學習這件事的認知層面、價值觀等都會改變。因此,不同階段,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以及對于科學素養的養成難度,都是不一樣的。
客觀的來說,年紀小的時候,好奇心會驅使學生去主動的接受有趣的,或者能夠引起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這個時候是利于科學素養的培養的,但相對的,書本上白紙黑字的刻板知識會讓他們覺得枯燥,并且損耗他們的好奇心;而當年紀增長,好奇心逐漸被磨滅,但是理智會進一步趨勢他們在投入的領域更加深入,此時更適合培養科研精神,以及進行理論部分的深入教學。而無論哪個時期,主動的讓學生去思考,都是提升科學教育成果的關鍵。
傳統觀念里,科研往往被拔高到高等教育的層面,但是從概念上來說,科研強調的是探索的過程。孩子由于有好奇心的趨勢,他們眼中的世界往往和成年人是不同的。盡管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想要孩子取掌握存在較高的難度,但是科學素養的培養確實足夠的。
那么具體來說又該怎么做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利用好孩子的好奇心或許是關鍵。如今各地實驗室建設都很完善,各個地區科學技術體驗館、博物館資源也十分豐富。在這個前提下,學校可以大力開展青少年的實驗實踐課程,以有趣的實驗、有趣的科學現象調動孩子的學習欲望,從而促進孩子更好投入到科學學習中。
當然相對的,針對青少年實驗室安全問題,也需要額外的下功夫。一方面,從安全的角度出發,更好的配置實驗室全套設備建設,確保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危險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實驗過程;另一方面增加科教儀器的投入,諸如
數碼顯微鏡等,確保知識和過程能夠更好的展示在孩子的面前,激發孩子好奇心。
總的來說,利用好孩子的好奇心是能夠提升科學甚至科研在孩子心目中有趣程度的關鍵,而讓他們參與到實驗中則是一種手段,提供安全的實驗環境,充分利用好教育資源則是實行這種手段的基礎。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