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食品檢測】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團隊研究發現,在早餐后吃點水果、晚餐后吃點奶制品的“零食模式”,有助延長壽命,降低全因死亡風險。該成果目前已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志》上,也讓不少人開始嘗試將水果作為一種健康的餐后零食。但是你知道嗎,在我們熟悉的水果背后,同樣藏著許多的秘密,其中也包括一個許多人存在的誤區——“越甜的水果含糖量越高”。
事實上,這個誤區也影響著不少人的生活習慣。很多人將吃水果作為調節膳食或者減肥期的第一選擇,以甜味作為選擇水果的標準,認為不甜的水果可以避免過多的糖分攝入,從而達到飽腹的同時減肥的目的。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糖分確實是影響水果甜味的因素,但是并非絕對因素,而許多時候,水果的甜味其實是在“欺騙”我們的味覺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水果中的“糖”并非只有一種。一般來說,水果中常見的糖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這四類“糖”比較起來,果糖的甜味明顯,淀粉則幾乎沒有甜味。而這也導致了有的水果吃起來甜,但含糖量卻很低,有的吃起來幾乎沒味道,但是糖分含量很高。
例如我們印象中似乎糖分含量很高的西瓜、草莓、杏,其實它們的含糖量、熱量不高,適合減肥期間食用;再比如百香果、火龍果,盡管吃起來沒有明顯的甜味,但其實他們的糖分含量很高。
正因為此,減肥期間對于水果的選擇其實更加復雜,并且水果也不能亂吃。盡管我們鼓勵大家每天適當適時地補充水果,但是這個過程其實非常講究。一般來說,吃水果應該考慮到水果的營養以及自己身體的承受能力,以每天300克作為標準的話,肥胖或者正在減肥的人應該適當減少一些量,然后選擇低熱量高纖維的水果,而營養不良或者低血糖人群,則可以多吃一些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并且適當增加量。
不過,除了糖分以外,吃水果還需要注意許多其他情況,例如過敏和“剌嗓子”。像芒果、甜瓜這種水果,盡管好吃有營養,但是這類水果中含有果酸、氨基酸、各種
蛋白質等刺激性物質比較多,因此在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患有芒果過敏癥的前提下,應該避免單次大量食用芒果。如果確認自己患有芒果過敏癥,則應該避免食用此類型的水果。而像獼猴桃、菠蘿這種蛋白酶含量高的水果,應該保證果實成熟程度或是經過一定的處理后再吃,不然蛋白酶會破壞消化道黏膜,帶來“剌嗓子”的不適感,傷害消化道健康。
事實上無論水果糖分含量多少,相較于垃圾食品或者甜品,它們都還是更健康的,但是許多人因為這個原因,把水果當做了特殊時期的“救命稻草”大量食用,從而損害了身體。所以,歸根結底,水果的健康食用還是講究量的控制。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