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時事聚焦】礦物資源是目前我們生活中的一種重要資源,我們的衣食住行幾乎都與其有一定的聯系。而如果按性質和用途將礦產資源進行進一步的分類,則又可以分為
金屬礦產品、非金屬礦產品、可燃有機礦產、地下水資源四大類,如果根據使用途徑以及品類進行區分,更可以進一步細化成百余種不同類型的礦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既是礦產品生產大國,同時也是礦產品消費大國,這一點在金屬礦產品的生產以及進口上尤為突出。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的十種有色金屬生產總量已經達到了6188.4萬噸。進口方面,截至2020年,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量達117010萬噸,進口鋼材量達2023萬噸,進口未鍛軋銅及銅材668萬噸。
事實上,不僅僅是金屬礦產品,根據前幾年我國煤炭、原油、天然氣的消費數據來看,我國近幾年在礦產品的消費需求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漲,因此在保證原本礦產品生產量的同時,為了進一步優化礦產品的整體比例,我國每年的礦產品進出口數據也非常可觀。但這也無形中增加我國在礦產品檢測上的壓力。
據了解,我國目前進出口礦產品已超百種,其中,有53種礦產品屬法檢商品,因此,從某些程度來說,礦產品檢測是確保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
而在礦產品檢測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固廢排查。所謂固廢排查,簡單地說就是要避免礦產品污染情況的出現,確保礦產品的安全以及品質。而具體到實際檢測工作中,就非常復雜了。一般來說,海關對進口礦產品進行一次完整的固廢排查,需要涉及到
輻射劑量探測、固廢屬性快篩、有害元素檢測和品名核查等多個環節,并且每個過程都需要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這也很大程度提升工作難度。
不過科技的發展卻改變了這一狀況。在最近天津港南疆11號碼頭的一次鐵礦砂貨物篩查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僅僅用了不到2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20.3萬噸進口鐵礦砂的
樣品判定工作。而這都要得力于一款輕巧便攜的儀器——固廢排查儀。
固廢排查儀是一款集成了激光誘導擊穿光譜、近紅外光譜和輻射探測3種技術的便攜檢測儀器,能夠在幾乎不受場地限制的情況下,完成礦產品基本篩查的大部分工作,提高篩查準確率的同時,也能大幅度的提供篩查工作效率,被認為是礦產品檢測中的一對火眼金睛。并且通過將儀器的數據庫進一步的完善,產品的使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或許在不遠的未來,它將成為海關檢測中心的一位“常客”,為我們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助力。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