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無人機從1966年長空一號的首飛成功為起點,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之路。” 國家遙感中心總工程師李加洪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無人駕駛飛機是一種利用無線電遙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的不載人飛機。20世紀80年代的科技革命讓無人機得到進一步發展。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數字化、重量輕、體積小、探測精度高的新型傳感器的不斷問世,無人機的性能不斷提高,應用范圍和應用領域迅速擴展。
在民用領域,無人機遙感以其全天候、全天時、實時化、高分辨率、靈活機動、性價比高等優勢,在農業、生態環境、新農村建設規劃、自然災害監測、公共安全、水利、礦產資源勘探、測繪等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李加洪介紹,近十年來,國內研制無人機遙感系統的廠商發展出了近10家,利用無人機遙感技術開展業務運行服務的單位近300家。全國許多省份、行業部門、高校已配備了不同類型的無人機遙感系統,無人機平臺生產、載荷制造、信息獲取服務、數據處理與應用軟件及產品生產、信息應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開始培育。隨著我國低空空域開放政策的推進,我國無人機遙感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市場潛力,無人機遙感將會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十一五”期間,針對我國對地觀測技術與應用快速發展中載荷航空飛行驗證環節缺失的問題,部署了國家863重點項目“無人機遙感載荷綜合驗證系統”。
“前期,該項目牽頭光電研究院內優勢力量,成功在北方場進行了雙裝載科學試驗飛行,圓滿完成了該項目部署的全部任務。”李加洪表示該項目的圓滿完成標志著無人機在航空遙感載荷驗證系統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李加洪說,該項目以“民融合”為指導原則,充分發揮了民在技術研究、應用發展和業務運行等多方面互補優勢,在上開展并突破了無人機多載荷同裝載、載荷通用適配、大容量存儲、安全飛控、精密導航定位、遙測遙控和數據實時傳輸鏈路等關鍵技術,實現了高分辨率高光譜相機、大視場寬覆蓋多光譜成像儀、干涉和極化合成孔徑雷達同平臺裝載數據獲取;研制完成了以無人機平臺為基礎的對地觀測載荷綜合驗證技術體系;無人機平臺系統總體性能達到水平,奠定了拓展無人機高精度多用途民用遙感應用的技術基礎。
“作為一項將國家科技投入積累的技術集成為先進專業應用系統的代表性成果,該項目真正實現了由‘技術’向‘能力’的轉化。” 李加洪說,研制的無人機遙感載荷綜合驗證系統我國對地觀測載荷嚴格飛行驗證質量控制環節的空缺,為實現對地觀測載荷研制和數據質量檢測的常態化業務運行系統奠定了基礎,對強軍富民、推動我國信息化發展進程、促進我國由遙感大國到遙感強國的跨越式邁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記者賈婧)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