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食品檢測】我們行走著、奔跑著、歡笑著、思考著……一系列的活動賦予了我們活著的意義,而為了維系我們生命的過程,我們需要從外界攝入一些必要的物質,這些物質便是營養素。在這些營養素中,有一樣營養素非常特殊,它能影響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它就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簡單的講就是的氫氧的比例為二比一的有機化合物,是生命細胞結構主要的供能物質,同時也有調節細胞活動的重要功能。而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糖是我們最熟悉的碳水化合物之一,也是許多食物中自然產生的、我們能夠經常接觸到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同時,糖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形式,我們的身體會將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分解為不同類型的糖。
攝入多少糖合適?
那么糖對于人體有哪些意義呢?從生理的角度來說,我們的身體在攝入糖或者碳水化合物后,會將其轉化為葡萄糖,而葡萄糖進入血液后能給我們提供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與此同時,糖也是一種能夠讓我們直接獲得“甜”這種味覺體驗的物質,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甜味是一種能夠讓人感受到喜悅的味道,對于放松壓力、愉悅心情有很大的意義。
但是,我們的身體對于糖分的接受能力其實是有限度的,過量的攝入糖會導致齲齒、皮膚老化、肥胖等問題的產生,更嚴重的情況可能還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狀。
那么我們身體究竟需要多少糖呢?這個需要依據情況來考慮。事實上,由于糖在我們使用的食物中天然存在,因此只要三餐中果蔬含量正常,我們甚至是不需要再額外的攝入糖分的。當然考慮到飲食習慣以及個人需求的情況,完全不攝入游離糖也不現實,因此國際上也有相關的建議。根據世衛組織提供的指南,成年人和兒童應將其每天的游離糖攝入量降至其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進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約25克(6茶匙)會有更多健康益處。
飲食潮流背后的潛在威脅
許多人或許會想,既然日常飲食提供的糖分足夠,而游離糖又有推薦的攝入限額,那么只要合理的控制蔗糖的使用就可以達到糖分攝入健康了。但是事實上,并沒有那么簡單。
盡管中國人本身的飲食習慣整體上其實是偏向清淡的,但是在現在的社會背景以及飲食潮流文化的影響下,糖分的控制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首先,除了學校以及部分企業以外,目前大部分民營企業、個人企業都不設有企業食堂,而這也導致了很大一部分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午飯是需要通過外賣、快餐店來解決的。而無論是外賣還是快餐店,在食品添加劑、調味劑使用上,都是很難控制在推薦標準之下的。
此外,隨著下午茶等潮流文化的興起,奶茶及其他甜品成為了學生課后,工薪階級下午調劑心情的一種社交文化。而無論是奶茶或是其他甜品,全部屬于高糖飲食。因此,如果你正在努力地融入社會環境,或許你的周圍就潛在許多很難避免的“糖威脅”。
天然甜味劑 給生活增加一份甜
既然蔗糖的攝入很難完全避免,那么有沒有可能尋找替代的方法呢?幸運的是,這類替代品在自然界中并不少。此前,美國媒體曾盤點過5種被看好的蔗糖替代品,分別是:零熱量并且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壓和血糖水平的甜菊糖,低熱量的赤蘚糖醇,助消化和護牙的木糖醇、含有大量低聚果糖并易于腸道的雪蓮果糖漿,以及幾乎不含碳水化合物和熱量還能抗炎和抗癌的羅漢果甜味劑。并且它們都是天然甜味劑,許多現在也被用來作為飲料中甜味的提供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代糖,它的攝入也是存在一定的量的,像赤蘚糖醇過多攝入就可能引起消化問題。因此,從根本上來說,用更加科學的方式完善自身的飲食習慣對于身體健康更重要。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